下雪了。
虎年的第二场雪来得真快,是在弥补年前没有雪的遗憾么?
此时立春已过,本是气温回暖、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之时,怎成了“卷起雪花似杨花”呢?
东晋时期,也是一个冬天,金陵城乌衣巷中,谢安正和小辈们讲解文义,突然飘起了雪,谢安仰天长看,是时候考考孩子们了,于是笑道:“白雪纷纷而下,像什么呢(白雪纷纷何所似)?”
侄子谢朗抢先道:“像有人从空中往下面撒盐,可以吧(散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不紧不慢道:“不如说是柳絮随风飞舞(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大笑。
这个故事有点意思,曾在两本现代书中有看到引用,但这里面还是有点不同的。
一本是易中天中华史系列中的《魏晋风度》,易老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备注原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聪明的小伙伴肯定发现问题了,对,一本讲历史的书,却引用古代小说里的记录,是讲史的人不严谨么?
问题是,这个故事在正史里有记载。
魏晋风度引用.png
另一本书,来自科学家吴军的《阅读与写作讲义》,这是一本工科博士写的书,作者在讲比喻的时候,引用了这个故事,明确说明是引用自正史——《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
工科生的引用
一直以来,易中天的作品都是以民间讲史存在的,比如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又如易中天中华史系列,如果对易老多了解一点的话,会知道他是中文系出身,退休前二十多年所以引用文学作品,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两书引用这个故事的原意,也是不同的。
易老是为了写谢安会做人,从这则故事中,谁都看得出,谢道韫的回答远胜于谢朗,而谢安却只是开怀大笑,并不加以点评。既表示了他对侄女谢道韫才智的认同与赞赏,又给侄儿谢朗留足了面子,所谓两全的回应。
易老说:
器量,也是魏晋风度的重要内容。它甚至比纯洁更重要。一个人,如果器量不足,再纯洁也只是清澈的山泉。相反,哪怕污浊一点,也是汪洋大海。
谢安也许就是这样。
很多人说那时的清谈(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有种假清高的样子,就像有人说春秋时期宋襄公打仗讲仁义(贵族风度)是傻子行为,如果看历史问题不代入到真实历史环境中,那就真只能当故事看看笑笑了。
吴军呢,为了讲述比喻。
第一个比喻“散盐空中差可拟”有两个毛病,一是用不存在的事情形容常见的现象,二是缺乏美感。
而第二个“若柳絮因风起”,则相当贴切,而且柳絮飘飘摇摇随风飞舞的画面可谓极美。
所以才有了成语“咏絮之才”,用来形容女子有才。
而历史上另一位才女李清照,她的词中有很多具有美感的比喻。比如“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形容太阳落山的景色;“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来形容桂花。
作者这里还引用了一些好的比喻,这也是我们写作者需要学习的东西,比如形容音乐这种缺乏视觉形象的事物,大家说一首音乐好会怎么形容,好像只有两个字——好听。
而白居易在《琵琶行》怎么写的,他用了大量比喻,诸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是刚过完春节时写的文章,没写完,也没公开发,无他,懒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