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手写│036秋水十一

手写│036秋水十一

作者: 潇子雯 | 来源:发表于2024-04-18 22:35 被阅读0次

    庄子 秋水篇。十一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矣。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视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这段话可以看出公孙龙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世间的真理,但是当他听到庄子的言论时,却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无法开口。他向魏牟请教,希望能找到答案。

    魏牟则以坎井之蛙与东海之鳖的故事作为回应。坎井之蛙自得其乐,认为自己的世界就是全部。但当东海之鳖描述那无边无际的大海时,它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感觉这段话跟一开始河伯和北海的那段对话很相似,但细细体味后发现有所不同。

    虽然两者都涉及到了认知的问题,但角度和深度有所不同。

    河伯和北海的对话主要是对自我认知的局限性和对世界的探索。河伯原本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但在见识到北海的辽阔后,他开始反思并扩展自己的视野。这段对话强调了世界是永远变化的、多种多样的,没有一条规则可以通用,提示人们应该放下固执的己见,以开放的态度面对世界。

    而公孙龙与魏牟的对话,以及用坎井之蛙与东海之鳖做比喻,它更多是探讨人的认知局限和心态问题。公孙龙虽然自认为学识渊博,辩论技巧高超,但在听到庄子的言论后却感到困惑。魏牟用坎井之蛙的故事告诉他,人的认知往往受到自己生活环境的限制,如果不能超越自己的局限,就无法真正理解和接纳更广阔的世界。

    河伯与北海的对话更侧重在于对世界的探索和认知的扩展,而公孙龙与魏牟的对话则更深入地探讨了人的认知局限和如何突破这些局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手写│036秋水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ou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