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作者: 青年_1ea0 | 来源:发表于2020-12-28 18:46 被阅读0次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只有当一个人感觉好时,才有可能愿意做得更好,人天生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我们的孩子也一样,一出生就知道寻找妈妈的乳房,知道如何吸吮吃到乳汁;大一点会慢慢把头立起来,慢慢转动,好奇外面的世界;再大一点,慢慢地学会了爬,学会了走,开始呀呀学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用人生当中最短的时间发展出最重要的功能,这是一种生存本能,即为生命的原始动力。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与生俱来的这种动力需要激发了呢?美国艾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做过如下实验:首先,他们对一些卷尾猴进行训练,让卷尾猴把礼券递给研究人员,并以此来换取研究人员手中的食物,在实验的第一阶段,绝大多数的卷尾猴都很配合实验。将礼券递给研究人员,然后得到同样的奖赏一片黄瓜,就是说有95%的卷尾猴,高高兴兴的把礼券递给研究人员。然后心满意足的接受并享有一片黄瓜。

    实验第二阶段。研究人员开始给两组猴子不同的待遇。给其中一组的奖励是葡萄,给另一组的奖励依然是一片黄瓜。结果原来高高兴兴接受黄瓜片的猴子在看到同伴吃到甜甜的葡萄而自己得到的却是淡而无味的黄瓜片之后,认为自己受到了忽视,甚至歧视。在他们当中,有的猴子不再接受黄瓜片,有的猴子虽然接受黄瓜片,但是不愿意吃,有的猴子大发脾气,把黄瓜片扔出笼子,有的猴子则开始罢工,不再传递礼券,只有60%的猴子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合作,但他们明显不开心,效率也差。这个实验表明比较带来的伤害,一只猴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的孩子,可是我们总喜欢拿孩子和别人比较,有时候即使我们没有对孩子说,但当我们看到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时,我们就会着急,一着急,我们的心态和情绪就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孩子是有感知的。比较,轻则会让我们的孩子感觉受挫,重则会身心受伤、绝望,不利于孩子的自主发展。

    除了第一个被比较,第二个原因就是被否定。有时候我们直接批评、指责孩子,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比如:“我都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会呢!快点,快点,急死我了!这么不爱干净,和你爸一个德行!”还有些时候,我们父母的高期待其实也是间接的否定孩子,比如说我们的孩子考了95分,大多数的父母会说:“考了95分很不错哦,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得更好。”这句话貌似在鼓励孩子,其实还是会让孩子感觉到被否定,爸爸妈妈希望我能更好,对我当下的成绩并不满意,瞬间冲淡得了95分的喜悦,感觉变差了。女儿考完回家,我跟女儿的互动常常是这样的:“今天考了95分是怎么做到的?”女儿会说是怎么做到的,我一直会很认真的倾听,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她,最后说:“看来你自己找到了学习的好方法”或“你拥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等语句来结束沟通,让女儿在感受上觉得自己是被认可、被相信的,提升其内在的自我价值感,从而愿意并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第三个原因是控制。网络上有一句被大家认同但会一笑而过的话“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我冷。”很多时候,父母会先入为主,替孩子做很多事情,从生活琐事到人生的规划设计,事无具细,包办代替。觉得我们知道怎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方式,其实,孩子对问题的看法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象妈妈带着小象一起过河,这时候小象就问妈妈:“妈妈,妈妈,这个河水深吗?”象妈妈走下河之后发现河水并不深,然后对着小象说:“宝贝,河水并不深,跟妈妈一起走吧!”可是小象发现走着走着,自己整个身体完全要被淹没了,但是妈妈呢?河水只淹没到它的大腿。有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象妈妈,我们认为非常简单、容易的道理或者是事情,孩子就应该很容易理解、做到,但现实层面,我们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程,他真的不明白,要理解学习不是一个结果,他是一个过程,要给孩子一个自主体验、成长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式和动力。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百分之百理论,如果我们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们有8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80%,可是如果父母什么都做了,孩子就只能完成0%,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能把事情做好,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人生,允许并欣赏这个过程慢慢发生。

    归纳起来就是不比较、不否定、不控制,用发现金子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赋能式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感受,对学习和生活保有热情和美好的愿望,营造一个尊重、轻松、有爱的家庭氛围,陪伴和支持孩子自主发展其人生技能和良好品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pb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