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655期【读后感】

第655期【读后感】

作者: 三人行语文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20-12-10 23:29 被阅读0次
                    读书“味”      读“书”味

                                                文/袁茹意

            倪萍是一代人的荧屏记忆,她亲切的话语,甜美的笑容常驻脑海。对于她的老去,很多人情感上难以接受。很小的时候,她就是我心中的偶像。我大了,她老了,也依然初衷不改。

            年长的倪萍睿智、幽默,而这何尝不是千帆过尽后的释然。人生如海,或暗流涌动,或波涛汹涌。看着中意的人是幸福的,看着中意的人受苦是痛苦的。好在她有姥姥的指引,过千山涉万水。

            如今她将姥姥的一生写成了《姥姥语录》,如她所讲,每个人都可从中找到自己的亲人。此言不虚。用一天时间刷完了这本亲情散文。看着看着,文中仿佛走来了父母,走来了自己。

    源于图书插画

            倪萍姥姥高寿,晚年子孙辈想着法儿的孝顺她。每逢过春节,都像打扮小孩一样给姥姥穿上新衣服。她总是说:“快死的人了,别费那个钱。”这话怎么这么耳熟。

            近来买保暖衣裤给爸邮回老家,他穿着显些宽大,嘴里却不住地说合适合适。现在每当给爸买衣服,我尽量选大一码,这样穿着宽松些。说真心话,我已拿捏不准他衣服的尺码,那个曾经健壮能干的男人俨然成了一口无牙的老头儿。他不让我再给他买衣服,说太多了,啥时候能穿坏啊!什么年代了,只有过时的,少有穿破一说了吧。

            发现了吗,心疼你的人总是从心疼你挣的钱开始。“我还有好些衣服呢,穿不过来,真要到了不行那天,你再给我买身儿衣服。”视频聊的好好的,话题怎么逆转如此之快,听着心里难受,脸上风平浪静,点头,微笑。人年岁大了,是不是都会谈后事的问题,这话题猝不及防。然而深夜里,我还是细细的想了想。发现,如果有一天…完全理不出头绪。眼看四十,仍是被捧在手心的小宝贝,有些事果然无的放矢。这个话题不想想了,可貌似还真得细细地再想想。

            倪萍的姥姥,家庭妇女一个。我妈妈也是。倪萍会假意给姥姥布置任务,之后支付工资。姥姥在家工作了一辈子,没以自己的名字领过一分钱。年纪大了,她拿的也不过是孩子孝敬她的钱。第一次尝到自己挣钱的快乐,喜悦无以言表。这让我想到了妈妈。从小到大记忆中她总是房前屋后忙得团团转,干活真是把好手。

          记得初中时家里因为帮亲戚,经济紧张起来,省吃俭用是一方面,自立更生是另一条路。妈决定蒸包子卖。立马打制了一个玻璃柜,边缘刷上白油漆。热腾腾的包子出锅后,放进橱柜,又干净又保温。这段记忆不长,原本是家庭妇女,转换角色做小商贩也非想象中的容易。没多久,小摊就不出了。所以我认为自己也不是商业的料。

            再有她的工作经历就是保姆吧,伺候老头老太太。这中间她有受过主家夸赞的高光时刻,也有受蔑视的难言之隐。这些生活中的苦,她是不会和读高中的女儿诉说的。我能听到的时候已经是若干年后了。

            老妈的主要角色仍是是家庭妇女,而我能给予她的少之甚少。十几年前,可以给适龄老人买“五七工”,相当于先交几万块钱,过了六十岁便按月发钱。妈把这钱看成是国家发的。“五七工”是国家养着的人。然而我并没有给她办上。她和爸的年岁相仿,两人办下手续来得十几万,对当年一月一千八百块钱收入的我来说,压力山大。竭尽所能,勉强给爸办上了,妈的那份儿却空下了。之后再想办也办不了了。妈嘴上不言语,可爸每个月发钱的时候,我想妈心里一定不是滋味。妈现在手里拿的,是儿女们孝顺的,不是国家发的,少了一份硬气。每每想到这,觉得自己无能啊!

            姥姥说人都活一辈子,可山顶上活的人是山底下的好几辈子。念书的人不管长啥样,仔细看都长得好看,书念得越多,人长得越俊。没念过书的人眼神是傻的。姥姥是个大字不识的人,但通过倪萍的朗读,她知道了史铁生、莫言、迟子建、季羡林……一个不识字的人手捧书籍,专注无比。字不识,可看图。心不蒙尘,啥时候也光亮。你说这样的姥姥怎能不使人佩服?咱这识文断字的人还有啥借口不读书呢?

            一本书浓缩了人家的一生,却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读。人生百态,挚爱深情,处事之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655期【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sd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