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天的小文,我想起在昨天的亲子沙龙中,有一个泰国妈妈陪着孩子试种豆芽的视频,家长朋友们看完后都深有感触,而我自己,更是很大触动: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想学习成长过的我是算是比较有耐心的了,然而跟这位妈妈相比,尚有很多不足呀。
这位妈妈给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和耐心。不就是种个豆芽吗?试种了那么多次还是不行,还是长不出来芽来,算了呗,该干嘛干嘛去!可能很多父母会这样想。非常珍贵的的是,这位妈妈充分地尊重了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保护住了孩子的创造力,耐心地陪伴孩子不断地去尝试、尝试,孩子终于做到了,并在妈妈的这种“再试试”的鼓励下,长大以后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家!为这位妈妈点赞!
昨天的沙龙主题是“与孩子的逆反对话”,在刚来参加沙龙的朋友中,经调查,好些家长真跟这篇小文所表达的一样:认为孩子小不懂事的,觉得孩子的想法幼稚、不值一提的,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表达上的,忽略孩子的话甚至忽略孩子本人的,放眼望去都是孩子的缺点、都是孩子在逆反的,都有。家长们蛮多的担心、无助和焦虑。
这是为什么呢?从大家的交流讨论中发现,好些父母还只是把孩子当做孩子,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完整的人去尊重和对待,不相信孩子能自主选择做一些事情。“他还那么小,真的可以做好吗?你看你看,一天到晚拿个手机,能相信吗?!”当我问到“我们往往以为是孩子离不开父母,现在,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孩子离不开我们父母,还是我们父母离不开孩子?”在场的家长朋友们都愣住了,并深以为然。孩子要“断奶”,家长也要在心理上“断奶”。作家毕淑敏在《母爱的级别》一文中说到“母爱的早期阶段是分割界限不清晰的融合和多方面付出的照料性质,高级阶段则升华为分离和精神的构建。世上有许多母亲,可以把属于动物本能的那一部分做得较好,完成对子女衣食住行的补给维护,但是高级部分,就是超越一己、博爱人类——从血缘分离扩展到广博的爱,就未必能及格以至优秀。”值得我们深思。
因为一直觉得孩子还小,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就会把孩子当小孩看待,没有发现其实孩子从两岁开始,自我意识就开始形成了,然后一直到青春期,随着孩子的身体的长大,生理的变化,心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用一句“不太靠谱”的话来说,就是,孩子要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人类历史几千几万甚至几亿年的“进化”,这种生理心理落差会有多大?要不要我们父母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尊重和耐心去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实际上,孩子的逆反跟谁有关?是的,很大可能是跟父母的观念和从小的应对方式有关。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用好的沟通方法,更大地看到孩子的需求,孩子所谓的逆反就不一定存在;如果我们站的足够高,看的足够远,就会发现,孩子所谓的“逆反”背后有很多好消息。6Q课堂中会说到,任何危机都可能是机会。你会看到,逆反是我们了解孩子需求的一个途径,是孩子好奇心的一个体现,也是孩子学会自主选择、离开父母、走入社会的一个开始。。。
每个孩子都具备了足够的资源让自己身心健康成长,父母如果有足够的尊重和耐心,懂得一些爱与沟通的方法,给到孩子足够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在孩子每一次地沟通与表达中,给到足够的注意力;善于领悟和捕捉到孩子内在的力量和闪光点,给到孩子足够的接纳和允许,放下担心和焦虑,相信孩子,或许可以让孩子就像那位泰国妈妈的女儿一样,在不断“再试试”中多体验,唤醒自己的天赋才华,从而成人成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