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看待400余名大学生入职国企被骗,最高被骗24万?

如何看待400余名大学生入职国企被骗,最高被骗24万?

作者: 冰城攻城狮 | 来源:发表于2024-11-12 13:52 被阅读0次

有答主评论说受害者智商不在线,这种当怎么能上的。其实,这种事要分开来看,以孩子的成长环境来说,可能容易看出这是种骗局;但是从父母的成长环境来说,他们那一辈这属于正常操作。

这是2022年发生的事儿,孩子大学毕业,那孩子就是2000年左右生人,那他的父母应该是75年左右生人,75年左右生人就业差不多在九几年左右,那个时候根本没什么“逢进必考”,别说进国企,就是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只要找对人,都能给你办成,而且是正式编制。当然,该出钱还得出钱。

1994 年至 2002 年,中县实行改革,把人财物权利下放给乡镇,等于是甩包袱,同时给予乡镇发展的自主权。实践证明,这是一次极其失败的改革,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乡镇机关和乡镇事业单位的人员严重超编和膨胀。这是因为乡镇党委书记一般干几年就要调整,所以谁也没有长远打算,不太考虑进人后的负担问题。而且进人本身就是一种利益获得方式。8 年间,我原来所在的西城乡机关人员就从 60 多人膨胀到近 200 人。一位干部讲,当时交给乡里 1 万元就可以上班,进人的随意性很大,不少企业下岗职工都进来了,甚至有一个当时在集镇上卖肉的,后来大家发现也到乡里来上班了。——《中县干部》

自2006年公务员法实施以后,人们心中才渐渐树立起公务员“逢进必考”的观念。现在国企还未普遍实行“逢进必考”原则,所以理论上进人还是存在可操作空间的,至于实际上能否操作、怎样操作,就看你能不能找对人。

而公务员招录对领导干部的权力冲击是很大的,很多干部讲,1978年以来,甚至到2006年以前,很多局长和县领导都可以通过写条子和打招呼进人,每个局长一年安排4—5个人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现在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全部“逢进必考”,等于极大地剥夺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资源。一位已经退休的局长说:

‚我在这个局当了3年局长,进了27个人,主要是学生分配,军队转业和复员,还有内部子弟安置。社会上舆论我1个人收1万,27个人就是27万,其实不要说收钱,有的酒都没有喝。我给你讲一个例子,一次常务副县长喊我喝酒,我受宠若惊。到了酒场,说了一会后,常务副县长给我说,老陈的孩子今年毕业了,去你那算了。你说我怎么办,只能答应,但下面喝酒的心情你肯定能体味到,所以局长三年,我最头疼的就是进人。”——《中县干部》

很显然,受害人一家没有找对人。找人很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包括信息搜集整理分析能力、人脉、本地本行业熟悉程度、识人、财力、常识、眼力见等等。这玩意儿既然是见不得光的,那肯定没有标准流程可讲,肯定有让人心里打鼓的地方,至于信还是不信,一靠个人经验,二靠运气。

就像你去北京大医院找黄牛挂专家号、住院、做检查似的,先给钱,后给你办事儿。你说在这儿之前你从来都没见过这个人,就要把一沓子钱给他,他卷钱跑了咋办?这个时候就考验个人经验了,你需要综合医院这个环境、挂号行情、亲友打探到的信息、对方言谈举止、过往成长经历、成功案例等等,进行一个评估,觉得把握大就交钱,把握小的话可能就是骗局,那就不交。

总之,苍蝇不叮无缝蛋,你没有拿不上台面的需求,骗子也无从下口。既然挨骗了,那就该报警报警,该打官司打官司,钱能不能追回是一方面,个人和家庭也必然要为此付出很大的精力代价,只能说吃一堑长一智吧。

个人看法,非喜勿喷。

祝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看待400余名大学生入职国企被骗,最高被骗24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ulj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