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庄
医院实拍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一医院办理老爹的出院手续。
7号入院,13号手术,20号出院。这个节奏效率不高,但也不算拖沓。
堂堂一个中青年,我在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细细聆听后,飞奔到叫号器那里,阅读完窗口服务指南再取号。
快速到8-9号窗口,出示诊断证明和出院报告书。工作人员接过去,手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敲,嘴里嘟囔几句,听不真切,大意是到2-7号窗口等着,医院系统正在核算费用。
等待区,遇到在我前面递交出院报告的老人,踯躅不前,他回头问我,还需要取号吗?
我并不清楚,只是看屏幕上滚动着姓名,说应该不需要,等待被叫就可以了。
当我听到2-7号窗口又在叫号而不是姓名时,我只得又跑过去取了一个号,顺便给那个老人也取一个。
办理出院手续,结算住院费用,需要提供患者的身份证、医保卡、银行卡,如果银行卡不是患者本人的,还要提供经办人的身份证,而且医保卡的密码一定要知晓。还好我都带齐了,只是密码不清楚。
打电话,没人接。急得我一遍遍重拨,原来老爹去理发了,还不是就近理发,驾着三轮跑到一队那边去了。
才出院,伤口还没长拢,要静养,就这么折腾,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更恼火的是,医生护士都说过术后不能抽烟,有引起下肢血栓的风险。听老妹说送他回老家的当天,就抽了一支。如此不听医嘱,大概是疼的不够还没长记性吧。
要来密码,又重新取号。手续办完,需要退给患者的费用三天后到账,治疗的明细费用清单到8-9号窗口打印,发票可以在自助打印机上打印。
在打印发票时,对着自助终端我还琢磨了一会儿。
窗口前,还有不少老年人在不停徘徊,欲言又止的样子。有咨询工作人员的,却听不清楚对方的扩音器在讲什么,声音很大很闹也很含糊不清,所以老人面呈焦虑之色。也有主动问我在哪里取号,要带什么卡,嘀咕着今天办不成了,东西没带齐之类。
过年期间跟同学碰面,聊过这个话题,说父母年纪大了,光看病缴费结算这一项,他们就已经不能独立完成了,需要我们的陪同。
现在几乎都是在手机和自助终端操作,加上腿脚不便,眼花耳背,对于老年人来说,真的很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