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作者: 送柳音 | 来源:发表于2022-08-18 16:45 被阅读0次

    第一章:成为一名好老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一)

    本周我们将推荐于永正老师的“压卷”之作,《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本书为于永正老师所著,是他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向我们展示了他有关教育的实践与感悟,就像教学实录,是做出来的。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一名好老师应当秉持的为师之道又是怎样的呢?透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一名好老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努力前行的方向。

          一、成为一名好老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

    【今日学习大纲】

    一、做一株“甘草”

    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在从小到大的学习历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有和蔼可亲的,有严肃死板的,抑或是偏袒不平等待人的,不同特点的老师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象,有些老师或许在以后的生活中会被学生念念不忘,而有些老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淡忘。是想成为学生脑中抹不去的身影,还是庸庸碌碌被淡忘的行者,这不禁引起我们这些教育人的深思。

    一、做一株“甘草”

    于永正老师以“甘草”自喻,向我们展示了作为一名好老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甘草”具有三种特性,特性一:“性温、味甘”。所谓“性温、味甘”是指作为一名好老师必须具有一种温和宽厚的性格特点。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居五大美德之首。“温”是于永正老师与学生和谐相处的法宝,也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

    “甘草”特性二:包容,包容即宽容,亦即孔子所言的忠恕之道,《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同样的在师生关系方面,教师也应当推己及人,以理解为前提,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总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有些教师总会火冒三丈,对于于先生而言也难以避免,但在书中于老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是易怒的的动物“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冷静之后便是理解。

    “甘草”特性三是调和。所谓调和在于老这里即是我们常说的“中庸”之道,中正持正,不偏不倚。读前两小节认识了一位温和宽厚的于老师,这样的一位老师,学生确实会喜欢,但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尚缺乏自制力,一味的宽容是否意味着一种放纵呢?读到第三小节,渐渐找到了于老师在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的成功之处。“宽”、“温”确实重要,但还需要一定程度的“严”、“威”、“猛”,这是教师自身所应把握的“中庸”之道。而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教师亦当以中庸之道予以不同规范,因材施教。

    做甘草,就是做个好人;是好人才能成为好老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做甘草,就是做个动脑子的人,有智慧的人。有智慧,才能把工作做好。

    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喜欢是相互的。做一个让每个学生都喜欢的老师,前提也得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希望获得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但是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确实是很难实现,一个班级学生,教师很难面面俱到,兼顾全体,为此于老师在本书中引用了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的一段话:“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在这里,师生相处之道中,“喜欢”的行为显得异常重要。所谓“喜欢”的行为,在本书中是于老师讲课时“眼观六路”的亲切目光,是面向学生的微微一笑,是学生行为不规范时及时伸出的亲切之手,是具有强大赞赏和肯定作用的掌声,但更多的是毫不吝啬的表扬以及坚定的相信和期待。

    读到这,让我想到了曾经求学之路上的我。那时也是对学习嗤之以鼻,上课走神、作业不写都是经常现象,但一次上课被老师提问,我顺利背出并获得老师的表扬,此后老师一次又一次的点名,我渐渐找到学习的乐趣,喜欢上了看书与记忆,每次回答正确,得到老师“嗯,很好,请坐”后,都感觉自己的头脑非常充实。正是这种转变,使我能够有机会从事教育工作,感受一名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之深。未来也许我很难让每位学生都获得优异的成绩,但我希望他们能记得曾拥有一位“我”这样的好老师。

    三、时刻保持一颗童心

    于永正老师在本书中曾说过这样几句话:“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岁月的刻刀可以在我脸上刻上深深的、密密的皱纹,却刻不到我的心上。”当小学老师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老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是与学生换位思考的一种重要表现,只有设身处地,才能明白学生所思、所需与所想。童心不是幼稚与不成熟,在于老的书里,童心具有三种内涵: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而好奇心则是发现美的前提和关键。在于老师的课堂中,许多生活中的实物比如“六月雪”、“兔耳兰”“瓜叶菊”等花卉被搬到教室里,通过让学生观赏,感受与领略他们的美和风韵,进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同样的教师的好奇心也应时刻保持,这无关年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求知欲是学校和老师得以永恒存在的重要基础。事项,没了好奇心,对什么都无动于衷,还能发现什么呢?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二是“孩子气”

    “孩子气”是童心的一种外现,在书中于永正老师用了许多实例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孩子气。如《教海漫记》里曾记着,在带领学生去校外野餐时,一只蚂蚱从眼前飞过,于老师则以司令的身份指挥“雷达(学生)”搜索、跟踪目标,待其体力不支后,便命令学生围剿,可怜的蚂蚱便被生擒。最后于老师站在学生面前,向学生总结此次“战斗”经验:“我们刚才采用的是疲劳战'的战术逮住了这只骁勇彪悍的大蚂蚱。对于那些反应迟钝的家伙,还可以偷袭、智取。”那时于永正老师说道,此时的他完全是个孩子,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师,师生融为一体,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三是理解和体凉学生

    面对淘气不听话的学生,有的老师或许置若罔闻,有的老师则以过重的责任之心责骂教育学生,当然相比较前者,后者更能突显出一名教师的价值。在书中于永正老师也曾遇到过许多问题学生,面对他们,于永正老师则说:“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进而要求自己“不要忘记小时候的你!”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差异可以缩小,但不能消灭。也许教师很难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但至少可以做到因为自己一句关心、鼓励的话而使学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至少在品德上)

    那么如何使这些问题学生发生根本性转变呢?于老向我们介绍了三种方法。一本叫“无字之书”,而这本无字之书就是教师自己。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要想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品质,教师得先重视自我修养,因为现在的你可能是学生未来模仿与发展的方向。第二种方法是最重要或者说最根本的力量一“情”,在现代社会中“情”字常挂嘴边,但教育之“情”要常常付诸实际,“我正好路过你们家门口,顺便来坐坐”,“今后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对老师有什么要求,尽管对老师说”。我还会悄声对家长说“孩子在家里会说真话,只要听到对老师有什么不满的地方,您尽管对我说。”教育的情要切合生活实际,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第三种方法则是有字之书一书,书对于人的影响力是全方位的,一个人好读书,不仅会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头脑储备,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古人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只有读书,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一个人,所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运用好“书”这位良师益友。

    童心不泯的表现之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

    学生之所想为何?学生之所做亦为何?或许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会异口同声的说“学习”,学习的确是人一生都不可废止的一项基本工作。但对于刚步入学习生涯的学生来说,除了学习还要玩。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成长需要玩。“玩”不是漫无目的,而应该是有目的、有意义的玩。通过玩,让学生开阔眼界,增加情感陶冶,进行思想教育。如:钓鱼、钓虾,参观飞机、坦克…每项活动不仅仅是一场形式的玩,而是一场具有增值意义的教育。

    今日所读,让我走进了于老师那童心不泯的世界,了解了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的方法,具备温和宽厚、中正持中等素质的等内容,期待明天的读书内容,带给我更多的启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yu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