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允许我说一句:我不是杨幂的粉丝。
本篇文章的主题是川久保玲。
自从2015年举办的主题“中国:“镜花水月”后,国内的小伙伴们应该都不会对Met Gala陌生吧。
是的,就在这一年被称为时尚界奥斯卡的红毯上,我们的Rihanna小姐正式封神“山东天后”,
还有大家熟悉的中国军团集体杀到。
话说回今年的Met Gala,红毯上一下子出现很多让我等完全不知该用何种形容词来评价的造型。
比如这样婶儿的山东天后~
这样婶儿的水果姐~
超模Anna Cleveland的白色套装~还是蛮好看滴
为了切题,再放一张大幂幂的,可以说是...相当的...boring了吧(顶锅逃跑)
究竟这次的主题是什么呢?
川久保玲。
说来惭愧,提到这个名字,我的第一反应的是大学隔壁宿舍的妹子穿的那件女人街35元一条的大眼睛爱心T恤…都不陌生吧。
Wuli大淘宝上也一夜之间出现顶着这个怪模怪样的爱心的各式川久保玲代购。
可是,为什么今年完全没有找到大眼睛爱心,更是看不懂天后姐姐们的穿的是啥呢?
想到这里,不禁为自己的无知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于是,我花了三天的时间,搜索了相关的信息,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稍微那么一点儿地走近这位神奇的设计师。
其实川久保玲并不是科班毕业的设计师。
她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的文学哲学部,毕业之后在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的广宣部门任职三年。这是一家经营化学、纤维、住宅、建材、电子、医药等多领域的老牌企业。离职以后,她正式开始了作为自由设计师的新生。那是1969年,川久保玲27岁。
同年,川久保玲创立了自己的品牌Comme des Garçons(法语,意义为像个男孩那样)开始制作和销售高级女装。1973年,正式成立Comme des Garçons社,自己出任社长。
真正让川久保玲享誉世界的,是在8年之后。
1981年,她与山本耀司一起参加巴黎时装周。这次的亮相,让欧美的服装设计师、评论家们彻底震惊了。她带来的设计的关键词是破洞、褶皱和粗糙纹理,被西方记者揶揄成“乞丐装”。就连选用的黑色也被解读成来向西方倾诉战后日本对于死亡的不安和绝望,甚至被解读为是反体制,反性别的宣言。
也不能全怪当时的西方记者,从日常的角度出发,确实没有办法理解这样的造型适合在什么时候穿出门。况且80年代的欧洲T台上,模特们往往身着着鲜艳多彩的、柔软的、体现女性曼妙身姿的,垂顺的样式。
对此,川久保玲旗帜鲜明地谈及她的设计理念,那就是充满革新地创造设计出前所未有的,具有强硬风格的作品。
曾经被西方人嘲笑为“乞丐装”,也随着时间逐渐被认识到,原来一切都在这个不苟言笑的日本设计师的精心计算之下。比如“黑色”,它绝不是他们曾经意淫的所谓用来反映战后日本的仿佛末世般荒芜的设计手段,而是用来体现服装的无定型,无定性的最佳选择手段。而所谓的破洞,可完全不同于衣服的裂缝。
40年了,从这次的Met Gala就可以看出,川久保玲的设计依然在西方有着巨大的影响,这是为什么呢?
前面提到过,川久保玲不是科班毕业的设计师,其实到今日为止,她也是设计圈内少有的不会自己打版画图的设计师。据传她的作品经常是她对着一群设计师口述自己想要的风格要求,再在设计师们提交上的设计图上提出修改意见才诞生的。可以说她完全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设计师,而是一位有着坚定的、具有强烈个人哲学的艺术大师。
对于她的设计特点,根据目前了解的浅显之见,我想尝试用“承前”“启后”两个词来解读。
所谓“承前”,指的是内藏在基因中的“2D性”。
提到这里我想扯远一点。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东方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差异是无比的有趣。地球的这两边在各种文化表象的内核中都蕴含着旗帜鲜明的划分,我想把它称之为“2D和3D的阵营划分”。它表现在比如东西方的绘画、文学、甚至东西方人的脸部特征、语言特征。(呃,日式二次元世界和欧美的3D动画的发达,算不算也是一种体现呢?)
所以很自然的,对于服装,我也是这样解读的。
对于今日已经穿惯了西装套裙的我们来说,常常会觉得日式的服装没有版型,简单来说就是妹子们介意的不修身。
可是,如果回到前面提到的“2D和3D的阵营划分”的角度来看的话,其实在东方服饰界谈“版型”,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自古以来,我们就没有这种所谓的“版型”哇。
我们大汉民族的妹子们是穿这样婶儿的,
隔壁霓虹妹子们是穿这样婶儿的,
而所谓“版型”大概是这样婶儿的,
那么,回头看看川久保玲的设计,
能不能找到一点来自于东方基因的记忆?
无论是故意夸大的尺寸、不对称的设计,还是多样的拼接,都是完全区别于西式的身体曲线毕现的理性雕琢。在这里,所有的设计关键都如同折纸一样,被抽取压缩到平面上进行展示。
通过她的设计,我们让西方人见识到了服装是如何与人的身体产生距离的。这个距离和东方的“留白”文化一样,让我们看到了2D世界特有的自由。
再谈“启后”,是说她为设计圈挖掘出的新的方向。
要向西方的时尚审美发起挑战,其中很大的一个难点就是应该选用怎样的材质载体。因为要突破由西方主导的严密而成熟的服饰设计秩序,如何由破再立,冲击性的外在是必须的。
在这一点上,川久保玲另辟蹊径,让人惊叹不已。
正如当时被西方记者嘲笑的那样,她所选用的材质不同与我们熟悉的垂软质地,而是有着特殊纹理的“粗糙”材质。我想这应该可以归功一部分给她曾经工作3年的公司。在那里,川久保玲一定是发现了崭新无比的同时无人敢尝试的全新材料。
而那时化纤产业也在日本经济的腾飞的大背景下大发展。设计师们开始将天然纤维和人工合成纤维作为同等的素材大胆使用,结合先进的原料加工技术,不断创造出新的面料材质。
再特别的剪裁造型,必须要有能够完美呈现它独有的表情的面料。在这一点上,川久保玲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和开发力。
1995年,服饰历史家评论家理查德・马丁曾经这样评价川久保玲:
对于生活在西方的我们来说,我们看到了日本对时尚圈的改变...如果不对日本设计(Japanese Design)的实质性贡献进行认真考虑,那么我想是没有办法对20世纪末欧美的时尚圈进行客观评价的。
今年川久保玲已经74岁了,在本次Met Gala上我们看到的她依然是那样满脸的倔强。
想必看到红毯上那么多自顾自己美完全跑偏的大妹子们,她心理无疑是气的。不过,即便她愤怒我也觉得无比的恰当,因为在我心中她已然是一个对日本文化有着冷静思考,同时着眼于未来的充满活力的艺术家。
而最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她对本国文化的绝对自信。
我也相信,中国也差不多到了即将孕育出这样的人的时候。
最后,关于那个大眼睛爱心,要不还是忘了它吧?它源自“Play”系列,是Comme des Garçons旗下中众多子品牌中的一个,由波兰设计师帕高尔斯基设计。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xiaomaibaca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