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晚收到中国青年报纸的邀约采访,他特意给我提出了下面 3 个问题。想想恰好之前写过关于这方面的两篇文章,而且阅读量在我的微信公众号还算相当不少,那么就继续聊聊吧!
本身也是刚好写完一篇文章,不过写作之意又起。
- 你是否经常使用朋友圈“分组可见”的功能?原因是什么?能否分享一个最近发布“分组可见”的朋友圈的例子?
- 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去屏蔽一部分人(不让他们看到你的某一条朋友圈)?通常会屏蔽哪类人?
- 你有发现过自己被别人屏蔽的经历么?你怎样看待朋友圈“分组可见”这项功能?
2
在这个功能刚刚推出的时候曾经使用过这个功能,原因在于屏蔽老板,那时候我认为私人生活和工作是分开的,但是随着微信的慢慢普及,每个人都可以互相看到对方的朋友圈,特别是老板和自己之间,这样就不存在任何隐私了。这样反而不能更好的做自己,不能喜欢发就发,多一重估计。老板本身也是不应该涉及到个人生活层面的。
其次现在越来越多公司业务与「个人朋友圈」都挂钩在一起,这样的感觉并不是很好,除非是自愿的。
不过到了现在我已经不屏蔽朋友圈了,我现在认为工作和生活本身就是一体的,之前出现屏蔽老板的情况本身可能也是觉得有些价值观不符合,所以后来的工作认为选择必须「三观一致」的。
并且我在今年 5 月份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其实是记录自己使用朋友圈的历程。(微信搜索即可)
- 《从关注少量好友到关闭朋友圈》
- 《如何在关闭朋友圈之后优雅使用朋友圈》
初初开始我是屏蔽了广告和被我认为是垃圾信息的朋友圈,无论是谁,没有情面,我认为在朋友圈你看到了不需要的信息,本质也是占据大脑资源的,那条信息你尽管不理它也会占据位置然后生草。
其次由于我本身在线上线下不时会做分享会,这样结果就会导致一次活动结束前后就会有大量的人来加你好友,这就导致朋友圈不认识的日益增多,而这些人几乎几大部分都是加了没有说两句一直都看到。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朋友圈的信息好像大一部分人我都不认识的,而我的时间和精力相当有限,注意力也是如此。于是我根据邓巴数字 150 理论,找一个空闲的下午大概是一两小时的时间,把超过 2000 个联系人的朋友圈关闭了只剩下 200 人左右。
200 人左右的好处是在于基本朋友圈不需要怎么刷,不会像之前那样每隔十几分钟基本就会大更新。
因为我本身比较斤斤计较自己的效率,发现其实 200 人左右我也觉得效率低,一方面是在于维护成本,每次加人都要看一次对方朋友圈然后决定是否屏蔽,另一方面朋友圈的提醒让人喜欢地去刷,这样极大地浪费了人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刷朋友圈这件事情是你的习惯,无意识的。突然有一天,看看手机上面的 moment 这个工具,发现即使是工作日,一天打开手机的时间居然都达到 10-11 个小时以上,这时间黑洞实在太可怕了。
然后我直接关闭了朋友圈,所以我现在就不看朋友圈了,但是我在依然可以发自己的朋友圈和主动去看某一个人的朋友圈。
这样的好处是在于把被动获取信息变成主动获取信息。详情可以阅读我那两篇文章。
大脑不再被无关信息占据生草,每一次自己主动去看都是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自己依然发朋友圈(关闭了应该叫相册)的原因是更多是在于记录自己的生活,其次是传播给身边的人知道我在干什么。主动通过点击对方头像看对方相册是因为想关注对方近期生活发生什么事情,或者在实际沟通前了解可以更快地进入主题。
被被人屏蔽朋友圈很正常,甚至也被不少人删除过。一开始甚至是一个工作 partner 跟我说屏蔽了我的朋友圈,我就好奇为什么,她就说每天看到早起发一下很无聊就关闭了。而有些朋友圈也是直接说,他把朋友圈按照家人、工作、朋友分组,我就安排在朋友那一个组别,有不少信息也是没有看到的。
每个人都有他的选择,我没有权利让别人改变,我也不必要,没有那个精力,相信想看的人还会持续关注,不想看的人你怎么叫他也不太可能。
朋友圈“分组可见”这个功能大概是针对自己生活中不同的角色和面对不同的人提供一个便利性,让想给看到的人看到这些信息。
我想这样的人生或许太累,面对不同的场合就是用不同的面具,我个人比较懒,做真实的自己比较简单,无论在哪里都可以用自己真实的一面去面对,这样反而可以节省不少人生的时间。
时间太有限了,与其有这些时间做这些事情,不如多跑点步,多写点文章。
而刚刚今天跟朋友吃饭也刚好提到这点,我始终把「真实」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在目前为止,无论是老板、同事、朋友、合作伙伴、客户等等,我都会展露出我最真实的一面,这样做人比较轻松,我就是我,没必要总让别人以距离产生「美」。
譬如刚好前两周去到了一个客户那里去做培训,对方就是传统行业,开着红色路虎、黑色墨镜、肚子凸了出来,一看就是土豪的样子。初初其实我也是蛮紧张,不知道说些什么,就觉得对方跟我不是同一类人,所以我说话也非常谨慎,不过这就导致了很多话到了嘴边就吞了下去,觉得不合适。场面比较尴尬。
后来想想,也不理得那么多了,反正我就是我,然后我就噼里啪啦说了很多事情,甚至在培训结束后,还跟对方边吃边聊了 4-5 个小时,然后慢慢就打开了话匣子。对方也跟我说公司的创业历程,他之前是怎么样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胖子然后怎么减肥,最后最后差不多结束的时候,他说,看来我也要订一些人生目标。
3
我想,人生遇到的每个人都是朋友,即使是朋友就是平等和真实,在我的字典里没有老板、合作伙伴、同事、客户等等的这些外在属性身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