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面包店,一个小朋友摇摇晃晃地跑在妈妈前面着急地要进来,无奈那个门有点沉重推不开,我在里面顺手给他拉了门,他身后的妈妈赶上来后连让小朋友说“谢谢奶奶,谢谢奶奶”。
奶奶?!关切地举手之劳却听到这个称呼,心情顿时就下沉。审视自己,她是看到面庞上的皱纹了么?不!一定是穿的黑底大花的衣服过于成熟了。
回想起前两天在公交车上给一个抱孩子的妈妈让座,那个和这个一般大的小朋友却主动甜甜说“谢谢阿姨”。嗯,是这个孩子不懂事,这个孩子的妈妈也不懂事。
最欣慰的还是在公交车上给老太太们让座,因为她们总是一边坐下一边满脸笑意慈祥望着你说”谢谢姑娘啊”。
姑娘,阿姨,奶奶,基本是代表了一个女性生命中不同的三个阶段,闹不明白怎么毫无违和的在几天的时间里体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今天在办公室,午休时大家说起了年不年轻的话题,我痛苦地回述面包店的经历,同志们立即分成两大阵营,一是要强烈怼回去的,比如,可以回她“这是你孙子啊,真可爱!”还有的举出网络上的桥段,说的是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姑娘向一个中年女子问路之前叫了声“阿姨”,谁知中年女子却说“这雪真漂亮!”年轻的姑娘不知所以,疑惑地问“哪里下雪了?”中年女子白了一眼“哪里有阿姨了?”
第二种是饱含善意的,不以为然的笑一笑就过去了,还贴心地安慰说可以把叫阿姨或奶奶的那位当成是孩子啊,只不过是人家长得过于着急,实际年龄要比看上去的小很多。
大家叽叽喳喳地争论半天,只有身材娇小的娜娜礼貌地保持微笑,缓缓地说有次经过新街口,一个发英语培训传单的人追着问她:“同学,要不要了解下?”,乐得她心情好了好久。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无论男女都注重保养,还有的对身体管理的自律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穿的也花枝招展,外形上真是难以直接暴露年纪了。称呼本来是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礼貌或尊敬,然面如果没有正确适当的表达,反而引起对方的不愉快,一片善意付诸流水。
小姐,硬是从一个知性优雅大家闺秀演变成一个特定代词。小姐姐,多了一个字却多了很多的俏皮;在别人的姓或名后加一个“姐”,比如叫王小燕的,称呼她为王姐或燕姐,后一种要亲切很多。在单位里有职位的,可以叫“王经理”“刘会计”;有固定职业的,可以称呼为“张老师”“李大夫”,但这几种也只限于在比较熟悉或认识的人之间。对陌生的人呢,以前一律称呼“同志”或者“师傅”,“同志”的叫法日渐萧条,“师傅”似乎只对年长一些的比较适用。
经历打击或窃喜,我对女性称呼的小贴示总结为:能叫妹妹不叫姐姐,能叫姐姐不叫阿姨,能叫阿姨不叫奶奶。反正得往年轻里叫。纵然奶奶阿姨们逝去了年轻的面庞,让他们体会到来自他人的一份善意,让她们感受到原来自己还年轻,顿时,人间充满了爱啊。
如果实在不想这么谄媚,不愿意违背自己内心,那就省略称呼,直接用客气的语气说 “您好,请问?”
这样是不是很安全?
小心对待女性称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