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二营长!昨天与大家分享了三首毛爷爷的诗词,但是在毛爷爷众多的诗词中,仅仅三首还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此刻二营长脑海中就又浮现出一首毛爷爷的诗词: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是毛爷爷在1935年长征途中所创作,从万里长征的千回百转到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每每读起都有一中豪迈和壮阔的花卷。
毛泽东同臧克家、袁水拍谈诗歌问题时说:“中国的诗歌,从《诗经》的四言,后来发展到五言、七言,到现在的民歌,大都是七个字、四拍子,这是时代的需要。”
他曾设想和预言:“我看中国诗的出路恐怕是两条:第一条是民歌,第二条是古典,这两方面都提倡学习,结果产生一个新诗。现在的新诗不成型,不引人注意,谁去读那个新诗。将来我看是古典和民歌这两个东西结婚,产生第三个东西。形式是民族的形式,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太现实就不能写诗了。”
出于对诗歌发展变化的好奇,也出于对毛爷爷设想的探寻,今天我准备从《诗经》入手,找寻一些春秋时期诗歌的踪迹。
这是二营长整理的思维导图:

一、名字的由来: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而它的创作背景为西周取代殷商,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二、产生年代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年)以后。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三、传承历史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
四、具体内容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最后再与大家分享一段歌曲,虽然不是收录于《诗经》,确实以为历史巨匠所填写,孙皓晖先生《大秦帝国》中通过诗歌的形式,描写的一首秦国的战歌——赳赳老秦!每次听都特别的豪迈!
好了,今天就与大家分享到这儿,今天的文章大多是参考的资料,少些趣味,但如果带着好奇心去品读还是别有一番味道,这可能就是文学、作文的严谨的一面吧!
小伙伴们你怎么看呢?
【二营长说】
为什么做这样一个栏目?
我也在不断的问自己——
起初,认为是训练营时候的启发,因为长帅与自己一个寝室,而在结营时候的演讲比赛中,他的很多素材都是来自于我与他的聊天谈话,值得庆幸的是,他最后还成为了演讲的冠军!
为了帮助更多的小伙伴寻找和积累写作和演讲的素材,教会大家正确的使用思维导图,搭建零距离的沟通平台成为我第一个梦想!
一次学习中心的课程中,我问小伙伴一个问题:“大家猜猜二营长什么学科最好?”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异口同声到“体育”,在有悲有喜中,我也在不断的思考,距离当初的自己是否已经渐行渐远?
二营长的数学成绩最好,但是是一个标准的文科生,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自己定位:是一个具有理科生气质的文科男!我最大的梦想是在自己60岁的时候,开始书写自己人生的小说,我相信自己的人生也一定会想电影、小说一样精彩!
所以第二个梦想诞生了:“丰富自己,娱乐大家!”
记得长帅妈妈的第一次网络评论;
记得志梁的第一幅“二营长说”思维导图;
记得宇阳妈妈早晨5点的评论;
记得思行妈妈的邀请;
记得“金花”妈妈的肯定;
记得涛哥、娜姐的鼓励;
感谢袁传明老师的支持;
.....
我的第三个梦想,要把【二营长说】更新到100期,然后做成我们自己的月刊。
选择汪国真先生的一首诗: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