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预产期越来越近,身体变沉,除了工作,好多事情都不想做。
以前晚上陪孩子睡下后,自己还能起来看看书,写写文章,现在能在床上躺近一个小时不想动,起来看看手机洗漱好,基本就到了睡觉时间。
今天状态不好,脑袋沉沉的,想睡觉,最近睡眠不够造成的。本来想跳过今天的自由书写,又觉得自己能做到,也应该做到,于是又写起来,在人潮涌动的地铁上。
有句话说得好:“可以慢,但不要停下来。”
虽然现在看书和写作的步调都十分缓慢,但阅读和书写习惯不能丢。人到中年,能有个坚持,蛮可贵。
最近思考怎么陪孩子阅读比较多,忽视了自我管理。
很多事情不想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启动难、启动满。
我完全可以孩子睡下后,立马起床,开始做别的事。但按照阻力最小路径,在精力或者外部动力不够情况下,很容易就接着躺着,跟大多数人早晨赖床一样。
工作上因为有人项目进度要求,外部要求让我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所以白天的精力都用来处理工作。
对工作内容能自主控制,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来处理工作。同时,胜任感和价值感让我感到很有意义。某种程度上说,工作成了我的消遣方式。
如果能找到好的办法,让人可以没有外力驱使也能快速进入预期流程,那基本上就不会存在拖延不想做事的情况了。
想到就去做,是能想到的最佳办法,类似于别的书籍里提到的“72小时原则”——想要做一件事,在72小时时间里采取行动。
日常生活里便是,在一个短的时间行动,进入流程状态。比如,要完成每日书写,那就打开文本,立刻书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