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字打了许多年的交道,每天都置身在分派稿件、收回稿件、审核稿件无休止的循环之中,在忙忙碌碌间总感到一丝迷茫,这就是我人生的终极追求吗?内心深处,我有个更高远的理想,虽然它呈现给我的始终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如今,社交媒体兴起,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文章满天飞,能写一手好文章从没有像现在这般重要,因为之前我们听到的都是些卖字为生的人如何穷困潦倒,是网络和自媒体让文字所蕴含的力量重新得到认可,突然间,大家发现文字居然可以撬动变现力,这是何等诱人的玩意儿。
但却没我的什么事儿。我写不出什么爆文,也无意于此。更何况我的工作虽与文字有关,但和原创相差甚远,隔行如隔山。另外,我始终觉得写文章更多地需要一种独立精神,当你刻意去迎合某个群体,或者因为商业利益为某组织发声,那就变成了纯粹的商业行为。对此我倒并不反感,因为我所从事的行业也需要盈利,想盈利就和商业撇不清关系,只不过由于我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带着我的团队快速转型为原创写手,而且在独立精神的支配下,我又总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就一再耽搁下来,未能赶上自媒体的红利期。
前几天在读《今天》公号上的两篇文章时,有两句话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让我沉思良久。一句话是“毛泽东时代所留给我们的遗产——关注精神而轻视物质的激情,犹存于每一个‘七七级’、‘七八级’大学生的心间”。我是九七级的,中间隔了整整二十年,而大学毕业到现在差不多又过了将近二十年,四十年前的那种激情早已被时代的车轮碾压得一干二净,荡然无存。诚然,物质带给我很大的愉悦感,但我总有点疑惑,是不是我的精神或者说这个时代的精神过于匮乏了?第二句话更短,警句式的——“一写诗,二办刊。前者是本分,后者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不会写诗,但是我确实想过借助文字再做些什么,可是我想了个遍——时尚、旅游、亲子、八卦……没有一样是我擅长的。说到生活方式,此生活方式非彼生活方式,现在铺天盖地的所谓的“生活方式”实际是小资情调的代名词,比如我常看的一些热门大号,它们会花上许多笔墨向你描述居住在一线城市的全职主妇如何打理200平米的别墅花园,但从来不会去写乡下人如何打理自家的菜园。本质上两者都是种,种花也好,种菜也罢,但前者带着一种有闲阶级的悠然自得,后者却是为了生活必需而劳作,而现代人追求的是享受,通过各种方式犒劳自己,不是卖苦力。这是我们社会的一种进步,但我总嫌给出的选择过于单一化,如果我买不起别墅呢?假如承认物质是第一位,只有凭借物质才能最终抵达精神享受的彼岸,那岂非缺了物质,我们只能陷入精神的贫乏和痛苦之中了。
在我周围有那么一小簇物质上不那么富有,但却精神富足的人。就拿翻译界来说,我常爱去访问林少华教授的微博,看看他最近是不是又回乡了,院子里开着什么花,他在乡间有一栋大宅子。他在他的微博中向我们勾勒出一幅很美的图画——窗外向日葵迎风招展,日光透过窗帘,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影,满屋子的静谧和慵懒,林教授不拍照片的时候兴许就在屋子里伏案工作。为了与现在被用滥的“生活方式”一词相区分,我不妨称之为“活法”。不错,这就是一种活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活法里面当然可以包含一些小资情调,但是还可以有很多其它东西。生活方式是更偏重于物质的,而活法则不一定,你可以发挥精神的力量,在不那么丰富的物质世界中开垦出自己的一片乐土。而既然论到精神,它必须有所依托,因为它看似虚无,实际上背后有着强大的知识体系支撑着。就像林教授如果不做翻译,他的惬意时光也就变得极其平淡,甚至有些无聊。
回到创号这个问题上来。如果我真的打算创立一个公众号(类似于从前的办刊),那就必须从我擅长的着手,说想说的话,而且也有话说,不用没话找话。翻译本身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但是长久以来,翻译行业似乎只能局限于提供两种服务——定制化翻译(比如替一些商业组织翻译市场推广用的材料)和翻译培训。现在,我能找到的绝大多数翻译类公号基本都是提供这两种服务的。当然,这两种服务也不错,我们之前那么多年就一直在为一些大企业提供翻译服务。但是,我总觉得还能再做些什么。在成为创业者的这些年中,我有一个最大的心得体会就是,很多时候某个创意的形成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也许你几年前有那么个想法,后来感觉行不通放弃了,过了许多年后,因为某种机缘巧合(通常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因素),它又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回到了你的视野。但是,任何创意的实现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也有可能遭遇失败。我想我们也会引进翻译培训,只不过形式上可能与其它公号有所不同。
我以为翻译的另一大作用是文化交流,你要么自己去了解,要么籍着别人的翻译作品去了解。过去,我们往往把精力都集中在一些通俗类文章上,比如译言网,之前一直刊登一些科普类或比较轻快的小品文,如今又转向了文学著作的翻译。不过,我很怀疑我们是不是需要那么多的文学著作,更不用说前者了,如今各种中文心灵鸡汤唾手可得,又有什么必要去读翻译过来的文章呢?那个读起来总不如中文原创那么顺溜,而翻译一本著作所花费的心力和时间之多更是超出想象,在盈利的压力下,只能是克扣翻译工钱,甚至以粗制滥造收场。我们希望做出点不一样的东西,用相对更少的成本做出更精致的成果,另外,现在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是碎片化的,这也决定了我们的产品特色。
我之前做了两次公众号,都是一开始有种想写出来的冲动,没有任何规划,也不管这种冲动能够持续多久,就一头扎了进去。有的时候是为了配合发给客户的宣传材料,在公众号上先登一篇文章,然后把链接直接黏贴在邮件里,发送给各个潜在客户。但后面都不了了之了,主要还是因为我从一开始就没有计划,抱着写到哪里是哪里的心态,闲的时候写两篇,一忙起来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做公号的这种情怀很容易就败给了眼前的利益。最近学了很多知识,知道凡事首先必须事先有详尽的规划,不然就是白白浪费时间。这次我是抱定了坚持到底的决心,一方面,对公号的调性做了定位并做了比较详细的内容策划,包括开设哪些栏目,具体形式是什么,有什么亮点,之后都会陆续上线;另一方面,我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在写作上,因为在创立公众号这件事上,原创永远是重要的,因为它代表了幕后团队的精神和思想内涵。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这个号(微信公众号:YiP_Fany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