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考与知行合一

思考与知行合一

作者: XimingWang | 来源:发表于2016-03-27 23:56 被阅读9次

    在2017.1.17 with JianTong中,仝老师建议我写作,最近对「写作」这件事儿有了更多的理解。

    写作,其实是一个总结输出的过程。我们经常会从许多渠道获取许多知识,但是知道了知识后却有了「懂了这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感觉」。

    我认为这是因为没有做好从「输入」到「输出」这一步。从「知道」这个知识,到「做到」这个知识,中间还差了「思考理解」和「知行合一」。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得到,知乎,喜马拉雅这些课程都看了,有进步吗?(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836474/answer/250359252)」中的一个答案讲的是「未经思考的知识不是知识」。在这个信息可以很方便获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的是「思考」。

    一个说法、一个理论、我们知道时很容易。在知乎上浏览,翻一翻朋友圈转发的文章,读一读公众号里的文章。但是这些「知识」就是我们的了吗,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当我看到一篇写的很好的文章、一本有用的书时候觉得很过瘾,自己知道了很多。但是要给别人讲时,却讲不清楚。等过了几天后,之前看过的东西就全部忘记了,根本想不起来之前具体是看到过什么。这个时候还要骗一下自己,虽然忘记了当时看的什么,但是有些东西是潜移默化的。「当时」知道了肯定对之后还是有用的。不知道自己这番自我安慰有没有道理,但是「给别人讲自己刚刚看过的东西讲不出来」、「看过的东西就忘,并且觉得没有对自己产生影响」这两件事情,还是很令人沮丧。

    那么如何改变这件事情呢,我的答案是思考总结和知行合一。

    关于思考的重要性,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很明显了。死记硬背的东西,是不能算真的懂的,只有真正理解一些知识背后的道理,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这个知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遇到的事情的复杂度的增加,这个「思考」的习惯,被慢慢的放弃了。不好,现在要捡起来。

    而怎么才能做到思考呢,如何判断思考的正确性呢。对于一个数学公式,如何理解、理解的对不对,是有应用题来练习和检验的。能做对这个题目,就是掌握了这个公式,做不对这个题目,那就是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

    那对于现在碰到的各种知识要怎么检验呢,首先要思考,不要做到被动的接收。而辅助思考的最佳方式就是记录。写下来,就知道自己想的是什么,而且写下来的过程也能检验自己思考的过程,发现问题。所以写作总结是很重要的。

    要养成的一个习惯是,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需要勤做笔记,对于一些有启发的点一定要记录下来。然后再结合笔记对知识进行总结思考,巩固和完善自己的认知。

    而关于做分享,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写作。写给别人看的东西就是分享,而做分享,就是将自己的总结讲出来。分享也有不同规格的分享。把自己刚看到的文章中的观点分享给另外一个人,是一种分享。而把自己总结的知识,做成PPT分享给别人,又是另一种分享。

    谈到「知行合一」,这是对知识的理解的更深的层次的实践。我们看《刻意练习》、看《意志力》,然后知道里面讲的知识,并且可能也将里面知识和自己之前的经历对应起来理解思考。但是理解思考后,这2本书对我们的生活还是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这是因为我们还差一步,那就是知行合一。只有将知识体现在行动上,才算是「懂」。「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做不到」这种情况,其实应该是「道理我都知道」,而不能算「懂」。

    再回到和仝老师的那次聊天中,但是仝老师问我:「你知道是什么体现出人与人的不一样吗?」。我回答的是「思维」,给出这个答案的原因是当时在知乎上刷了很多「什么是穷人思维」类似的问题,发现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区别是思维不一样。但是仝老师却说:「不,是习惯」。

    当时没太懂,感触体验也不是很深。现在想想, 没有体现在行动上的知识不能说是掌握,没有体现在习惯上的「思维」也不能说有用。

    看了《意志力》,但是还是坚持不下去健身,看了《习惯的力量》但是还是整天的打游戏看小说。

    这个世界评判人的标准,不是看他知道什么怎么想的,因为别人根本不可能直接的看到我们的内心。别人只能从我们的行为上去反推我们是什么样子的人。

    我们也不是我们想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而是做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勤思考,多总结,知行合一。

    2018031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与知行合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gg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