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一直都在看有关大脑的书。
跟工作有关系,也跟孩子的成长有关系。
所有的书里面其实都提到一个理论,就是0~6岁对孩子大脑发育的最快的一个时间段。
特别是在0~3岁这个阶段。在我们传统教育的理念里面,就是三岁之前的孩子根本就听不懂大人的话。很多老人,在孩子犯了错误,做了错的事情或者是无理取闹之后都会有一句话:“孩子还小呢,等长大了再说。”
而在报道里面,那些熊孩子犯了错之后,家长给孩子开脱的话就是“他还是个孩子啊。”
传统观念里面觉得0~3岁的孩子完全不懂事是真的吗?
不管是心理学,还是脑神经科学的书里面。都提到很多实验,就是,刚出生的孩子就开始有了模仿的能力。而且他们也不是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什么事儿都不懂。刚出生的孩子就会认识自己的母亲,她会下意识的去寻找她,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声音,熟悉的语言。
在三岁左右的时候,孩子的语言会有一个爆发期,这个爆发期的基础就是在三岁之前,孩子的教育者,有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词汇量。如果在三岁之前,孩子挺说的,能力经过了锻炼,那么在三岁左右的时候这个语言的爆发期就会让孩子表现出跟其他孩子完全不同的一种状态。
我还记得很清楚,我儿子在两岁,8个月3岁左右的时候,说了一句很长的话。
我们走在路上的时候他突然指着前面的一道沟说:“妈妈,快看,前方有一个怪兽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我当时其实是很惊讶的,不到三岁的孩子可以说这么长的句子,而且还说的非常的书面化。
其实这就跟我在他满月之后,开始进行的阅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是我们阅读的时间。至少有半个小时,他可以自己选择要看的书籍,而且每一本她要看的书籍他都要说出来名字,我才会给他讲。
在短短的三年当中,他积累了无数的词汇。我们家的书架也积累了,真正三行的童书。
同时我还会带着它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在那段时间里面,我们基本上是长在公园里面的。我的朋友们都笑称我们家孩子是放养的。
下雨天,穿着雨衣打着伞,积水里面蹦来跳去。
下雪天在雪地里面打滚儿。
春天在小溪里面抓蝌蚪,捞小鱼。
夏天在游泳池里面蹦哒。
买了很多颜料,还有跟地板一样大的纸,带着她一起从头到脚趾,全部沾满颜料。
可以说是从各种各样的感官上面来刺激他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在他对家务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带着她一起做家务,甚至手把手的教他怎么样切菜,才一岁多两岁的孩子搬个小凳子,站在料理台前面,和我一起切菜炒菜。
一岁半的时候开始学习用筷子。两岁的时候已经可以飞快的拿筷子夹起来,核桃,花生。
一岁半的时候开始,练习使用剪刀。满屋子都是他剪的纸屑。
然后我们再把这些纸屑堆积起来,贴在纸上,变成一幅作品。
好像我们说起来大脑发育,培养孩子,大脑潜能,是一件非常高大上的事情。
但是在我看来,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点点滴滴还有这些细节,都可以帮助孩子发展他的大脑潜能。
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容易接受我们给他的引导和教育。那我们尽情的陪伴孩子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发现孩子潜在的天赋。
不管是卢梭的爱弥儿,还是斯宾塞的快乐教育。都在强调顺应孩子的天性来帮助孩子学习和发展。
在0--3岁的时候,恰恰是父母对于孩子影响力最大的时候。也是孩子大脑发育飞速的时候。
尽情的使用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力,带孩子去做各种好玩的事情,让他们用全身心去体会世界。
当然别忘了每天晚上的阅读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