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星期二,晴转阴
后天就是清明节了,天也变了,开始下雨了。"清用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思念亡灵的节日,也只有淅淅沥沥的细雨,才能抚慰逝者的灵魂。
我小时候,清明节的概念很淡薄,那是文革时期,是"破旧立新"的时代,祭祖啊,扫墓哬统统当作"四旧"给破了。后来"农业学大寨"时,有些古墓都夷为平地变成了农田。我太公的坟墓不在村里,在颊口桥东的塔岭上。到文革结束,拨乱反正时,很多华侨回国,第一件事就是修祖坟。那年我跟着父亲、庆木大伯、树标哥去上坟,差点连坟头都找不到了。父亲说,坟前有一堵砖墙,还有一块青石碑。树标哥说,太公出殡那年他刚出生,因此碑上有他的名字的。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坟上被开垦成旱地,坟前拜坦变成了水田。十几年前,有一年正月初一上坟时,我和建立、树标哥三个人商量,要把坟墓修一修,费用由我们三个人承担,劳力由其他几个兄弟出。先是找到这块地现在的主人,经解国平同学帮忙打听,现在是张晓星的责任田,我和树标哥找到晓星家,原来还是我学生的家长,晓星很客气,满口答应我们的要求,付了一点点钱,他还再三推辞。再是到下茆去请潘逸鸣友刻碑。准备工作做好了就开始修坟,我父母、大伯天天去,父亲还在找水洗手时意外发现原来的石碑,面朝下搭在小水沟上,翻过来一看,文字清晰,完好无损。那碑上果然有树标哥的名字。新碑刻好了,老碑又找到了,到底用新的石碑还是老的石碑,大家意见不一,最后父亲说,两块碑都安上去,一块是建墓初立的,另一块是重修时立的。就这样,两块石碑并排立着。
太公名潘令惠,生于同治戊辰年(1868),约卒于民国廿九年(1940),由颊口桥东迁义干的。太太陈氏。
因为要翻越塔岭,我已好几年没去上坟了,听说最近砍大在那里建起了农场,搭了塌水桥,过去很方便,我有了去扫墓的念想。我在想,太公太婆在荒山野坡80年,可孤独了,现在好了,可以笑看游人游玩,该多么高兴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56812/4a74aa48b1149a9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56812/978db3f5a2b886be.jpg)
以上图片均盗自坎大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