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中16 坚持分享1248天 22.11.5运动打卡第329天 2428h 约练689
有个孩子的咨询,刚做一次,作为咨询师的我,感觉还是不错,因为看到孩子虽然当下遇到了困难,但依然保持思考,也很努力的希望能够有所改变,同时还为自己列了计划,且不论执行结果会如何,单就这点就已经特别棒。
可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就看到了孩子妈妈的电话,因为当时在做咨询,所以并未发现,结束后回家比较晚,就没看手机。第二天早上七点多又来了电话,一接通扑面而来的着急焦虑,“老师,孩子又怎么怎么了,该怎么办呀”。
唉,这才刚刚一次咨询呀,怎么就期望孩子立马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孩子问题的形成是多年的积累,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时间啊。
但无论如何,咱先得看到孩子的变化,这份“看到”就是对孩子的鼓励与支持,更是孩子继续改变的动力。
想到这,我忽然就“缓和”下来,孩子的问题,大多和家庭有关,和父母有关,是父母“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
既然也是长期,我又如何能够期望父母能够立马改变呢?他往常就是着急和焦虑,如何就能在这会儿稳定下来呢?
他们也需要被关注与看到,哪怕一点点的不同,也会是对他们非常大的一份支持。
因为在孩子出问题后,我们可能都会比较容易去“共情”孩子,从而忽略的家长。可能也会因为他们是成年人,就会对他们有很多的“理所当然”:他们就应该比孩子成熟,应该做出改变,应该理解到孩子,应该知道自己要什么,应该知道自己做什么。
其实不是,他们也很需要被理解,就像一位家长发来信息说自己特别的无助,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他们也很想帮助孩子,可他们,并不会。
相信大部分的家长,都从来没希望过自己所做的,是让孩子“出问题”,他们也是没有料到自己的方法是不适合孩子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也会有很多的懊恼与自责,那我们又怎么“忍心”再去责怪呢?
想特别真诚的对家长说,你们很不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