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给商品定价,通常的理解可能会是卖家根据商品的生产成本、物流、仓储、定位等一系列总成本之后,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使用一些折扣、尾数定价法就可以了,买家能接受就可以了。
看起来这种定价方式好像比较公平,任何一个商品都存在一个这样的价格。其实不然,关于商品信息,买家和卖家存在着巨大的不对称性,消费者对商品是很难具体估价的,并且对商品的价格会受到商品比价、商品环境、支付情况等非常多的因素影响,最终作出决定购买都是非理性的。
反观卖家,在定价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揣摩消费者的心理,精心设计了这场心理游戏,让买家觉得每一分钱都物有所值。那接下来就了解一些商家定价的套路。
定价中的锚定效应
定价策略的起源要追溯到19世纪末,大规模零售业的发展,以销售员为主导,宣传产品性价比,让消费者觉得花小钱占大便宜。
零售业发展到现在,不再是销售员滔滔不绝的讲述为主导,更多的是被卖家所设计的环境里。
比如:有些瓶装产品为了提高售价,不再是涨价,而是减少质量,价格不变,容量变少了。
最厉害的还是商家采用了“锚定效应”的原理,利用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无知,对价格只是一种感觉的心里,而进行的定价。
奢侈品是将此原理用的最好的。在奢侈品店里,一个包动不动就几十万十几万的,这个价格除了起到彰显品牌价值以外,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起到了锚定了客户心里的价格。奢侈品店里同时还配备着其他品类更多、款式更丰富的鞋、丝巾、腰带、钥匙扣等价格相对便宜的商品,十几万的包买不起,但是一两千的丝巾或者几百块钱的钥匙扣还是买得起的。这或许就是奢侈品店最期望的效果,因为丝巾或者钥匙扣的利润率是非常高的。
除了价格锚定之外,环境的营造也非常重要。在设施豪华、装饰高档的地方购物时,同样一件商品,消费者给予同样一件商品价格,心理预期就会更高。
类似的还有,当一款新品,如果将它放置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商品旁边,大家就会将它默认为这款新品应该和和熟悉的上面价格差不多。
尾数定价法
很多商品在定价的时候会把尾数改成9,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小数点左边的数字对购买影响也非常大,它是锚定感知量级的,只有它变化的时候,后面的9作为尾数的才会更有效。比如:20.00和19.99与19.99和19.98。
针对价格高一点的产品,还会有更高级的玩法,比如:72.9和69.9,看似后面这个定价更合理,但其实差的3块钱对消费者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商家会更倾向于多赚3块钱,选择72.9。
如何应对卖家定价
学会动用理性思考的理念,学会使用慢的理性思考,而不是靠直觉的快思考。脑袋都会有惰性,习惯于用最简单的方式进行判断,时刻的提醒自己做决策时,不能偷懒做理性决定。如果理性的判断之后认为依然可以买,那就买就好。
当然也可以请朋友在旁边给自己理性的提示,他人的角度或许更客观一些,还能减轻我们大脑做决定时候的压力感。
补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购物流程,付款方式越来越便捷,各个平台开发的“大数据杀熟”套路开始出现。当你经常选购某款商品或者使用某种服务的时候,系统就会判断你比别人对该商品或服务的意愿更强,不需要用低价来打动你,于是你购买该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就会比别人更高。
应对这个策略的方法就是几个人可以多互相比较一下,或者使用新账户,或者卸载重新安装该软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