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与思考

读书与思考

作者: 崔雅婧 | 来源:发表于2020-02-07 13:50 被阅读0次

    首先,书分许多种类,有实用性的,有思想文学类的,还有科普的和消遣的。书并不是读的越多越好,有考虑地选择,读后引发自己的感受、思考或者改变才是有所收获。

    小说的情节触动情绪,杂记随笔的观点引发思考感悟,诗词简洁深刻往往一语中的,而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我不喜欢的是那些华丽辞藻堆砌的书,虽看来美矣,实则其中空无一物,索然无味。真正表达思想的方式简洁深刻,所谓修辞,不过是为了更好的形象表达与阐明,本与末不可倒置。

    一些书可以略读、跳读,一些书可以不只一遍地读,而有的书无需去读。

    以下是叔本华的读书论:

    在阅读的时候,别人的思考代替了我们自己的思考,因为我们只是重复着作者的思维过程。这种情形就好比小学生学写字——他用羽毛笔一笔一划地摹写教师写下的字体。

    因此,在阅读的时候,思维的大部分工作是别人帮我们完成的。这就解释了为何当我们从专注于自己的思想转入阅读的时候,会明显感受到某种放松。但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的脑袋也就成了别人思想的游戏场。当这些东西终于撤离了以后,留下来的又是什么呢?

      这样,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大量阅读,空闲的时候则只稍作不动脑筋的消遣,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个总是骑在马背上的人最终就会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样。许多学究就遭遇到这种情形:他们其实是把自己读蠢了。

      这是因为一有空闲时间就马上重新接着进行持续的阅读,这对精神思想的摧残甚至更甚于持续的手工劳作,因为在从事手工操作时,我们毕竟还可以沉浸于自己的思想之中。正如弹簧持续受到重压最终就会失去弹性,同样,我们的头脑会由于别人思想的持续侵入和压力而失去其弹性。正如太多的食物会搞坏我们的肠胃并因此损害了整个身体,同样,太多的精神食物会塞满和窒息我们的头脑。

      这是因为我们阅读得越多,被阅读之物在精神上所留下的痕迹就越少——因为我们此时的头脑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叠写满了东西的黑板。这样,我们就无暇重温和回想,而只有经过重温和回想我们才能吸收所阅读过的东西,正如食物并非咽下之时就能为我们提供营养,而只能在经过消化以后。如果我们经常持续不断地阅读,在这之后对所阅读的东西又不多加琢磨,那这些东西就不会在头脑中扎根,其大部分就会失之遗忘。

      总的来说,精神营养跟身体营养并没有两样:我们咽下的东西真正被我们吸收的不及五十分之一,其余的经由蒸发、呼吸和其他方式消耗掉了。另外,付诸纸上的思想总的来说不外乎就是在沙滩上走路的人所留下的足迹。不错,我们是看到他所走过的路,但要知道这个人沿途所见之物,那我们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才行。

    以上的摘录内容中的读书观并不是绝对的正确,至少在读某类书时有可取之处。批判性的思维,在读书之中是不可少的。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记住一些知识。这种功能已经被百度、谷歌取代。也不在于记住别人的话,别人的说法不一定适用于你,读书更重要的是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与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pm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