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为工作忙,今日观看了回放,很有感触。
三组老师的模拟,如何与学生沟通,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与孩子的相处,也有很多的问题。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会失去了察觉,当孩子有情绪时,也容易升起自己的情绪。
实操后收获是:当孩子带给我们挑战时,我们要带着察觉,调整呼吸,放慢节奏,感受自己的感受,感受孩子的感受,处在大我的状态,接纳、欣赏、感恩、慷慨。
带着爱的状态,允许并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共情他,不要总想解决问题,而是和孩子聊天,多发问,孩子回答的时候,我们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赞赏。
在实操过程中,几位老师温暖的话语深深触动了我:
“我可以抱一抱你吗”
“我能做点什么,让你感觉好一点吗?”
“我就这样静静地陪着你吗?”
“你需要安静几分钟?5分钟够吗?时间到了老师再来找你”
“哦,你想回酒店啊,老师知道了,不过现在是上课时间,等中午下课了,咱们再回去可以吗?”
在面对闹情绪的孩子时,作为志愿者老师应该第一时间看到小朋友有情绪了,接纳他/她有情绪这个事实,不抗拒。接下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让你不想待在营里了?耐心听小朋友讲述,也许小朋友也讲不出个具体原因来,但是可以从他/她的述说中获取到他的需求。当感觉到小朋友就是有情绪抱怨着,那就静静听着他说,一边询问着在家里或学校里他不高兴了都是怎么做的,问老师可以做什么帮到他。多问多鼓励他做到的事情,小朋友得到志愿者老师的托举,情绪得以释放,也得到了老师的特别关注,心情慢慢的就会好转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