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武侠剧中有不少眼睛失明的的武林高手,梅超风、金毛狮王谢逊就是其中的代表,我们常常惊叹他们以耳代目的本领,但现在,这种情况可能即将成为现实。
最近,上海某科技公司研发的“天使眼”或为失明者重启“光明”。天使眼的原理有点类似雷达,失明者带上天使眼(眼镜)后,就相当于同时使用几十根拐杖不断的刺探前方,并以语音的形式将眼前的环境告知配戴者。这就是现实版的以耳代目。
我国现在视障人群有1300万,其中致盲的约占一半,而随着近视引发的致盲已经成为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原因,未来我国了致盲人群还将大幅度增加。天使眼的研发可谓恰逢其时,有深远的积极意义。但是,以耳代目也并不容易?
在我国的致盲人群中,老年人绝对占大多数,比如致盲第一原因的白内障就属于老年人的专属眼病;青光眼在40岁后逐渐进入高发阶段,发病率是40岁之前的2-3倍;糖尿病眼病、黄斑变性等主要致盲疾病也都与年龄有重要的关系;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脱落等致盲原因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的。
人体的衰老是一个全面性的衰老,眼睛衰老的过程中,听力的损失其实更快。我国目前各种听障人群有2300万,这要远比视障严重。耳聋也常被认为是老年人的标志,其中老年性耳聋更为大家所熟悉。如果人老了眼睛看不见了,用天使眼也未必管用,如果耳聋了,也就意味着无法接受信号了。
耳聋致病因素众多,程度也分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极度等不同情况。很多老年人都有戴助听器的情况,助听器不同于一般商品,需要通过严格的选配程序,不合适的助听器可能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这可能就是天使眼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了。
2013年山西挖眼男孩曾经牵动亿万国人的神经,医生给他使用的电子导盲仪帮助其恢复了一点视力。电子导盲仪是利用上边自带的小型照相机将对面前的物体进行成像数据处理,再通过电脉冲将电子信号传送给额头或者舌头上的神经,最终传到大脑,进行黑白二维成像。
可以说,无论是天使眼还是电子导盲仪都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实际情况是,类似的盲人导盲仪并不少见,但其效果如何,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以耳代目即便可行,也是无奈之举,千好万好,都不如自己的眼睛明亮更好。珍爱眼睛,保护视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