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读书清单,基本上是根据他人的推荐来列的,漫无目的,几乎没有思考过到底为了什么而读书。直到下半年开始意识到,要把"阅读"培养成一种习惯,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才去寻找那些如何读书,如何选书,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目标,一步一步地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封面很清新《过目不忘的读书法》是一本学习如何读书的入门书,我是浏览@彭小六微博时,有对它的介绍才去买来阅读的。这本书中很多方法和技巧非常实用,容易上手,很适合"小白级"的阅读者,比如我。那在这里就分享几点小心得吧。
多巴胺
作者桦泽紫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书中他揭示的多种读书方法都有提到"多巴胺",如"兴奋读书法","趁热打铁读书法"。因为在兴趣,好奇心和兴奋感的状态下,大脑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读书时自然就会留下强烈的记忆。
所以,当你"心血来潮"或自己感兴趣买下一本书的时候,马上开始阅读,在兴奋感还没完全丧失前,一口气读完最好不过了。
输出
很多人读完一本书后,就把它丢到一边,几乎不写“读后感”,所以往往有一种“读了之后并没什么用”的感触。直到今年8月份写了第一篇#阅读感想#《时间,究竟是敌是友》之后,我打破了这个僵局,也才真正体会到读书之后必须“输出”的重要性。
当心头顶着一定要“输出”的压力,在读书过程中,自然就会发现很多自己之前发现不了的知识和启发。而且写感想既是对自己受到启发的总结,也起到了“复习”的效果,从而增强了对内容的记忆。
所以我都会逼着自己写"读后感",哪怕只写几句话或写得没有水准,也会把自己的感受分享出来。
时间
“没时间读书”已经成了很多人不读书不愿意读书的一个“好借口”(ps : 其实就是懒。讲真,"懒"这个与生俱来的天性,还是要想办法去打败它的)。作者给出的一个重要招式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如,时间限定法,5分钟读书法,还有15-45-90法则,都是在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状态下来高效读书。
每个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一样,可以多尝试几种,来搞清自己多长时间比较适合。
我个人的读书时间是,如果白天在安静的环境下,比如图书馆,可以集中半个小时,其他场所一般是15分钟。如果在晚上,静下心来读,基本上是30分钟,偶尔会分神。要是碰到感兴趣的,会高度集中持续45分钟(这种情况不多),再继续下去,大脑就开启反抗"输入"了。所以目前我高质量的读书上限时间是45分钟。
目的
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读书?"为了学会专业知识。" "为了成为成功人士。" "为了让自己更加聪明。"………其实概括起来就是为了"自我成长"。有了明确的目标再去读书,才不会轻易放弃。那么
在选书时,一要"扩展优势",进一步加深自己的知识。另外要"克服短板",就是学习自己未知的知识。只有这样"组合投资"地读书,才会有短期和长期的投资成果,提升自身竞争力。
当然,学了100种的读书方法,不去用不去行动,一切都是枉费。其实,不管是读书还是做其他事,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
特别喜欢作者在后序中写的一句话:
"读书是最后的王牌,也是你改变自己人生的最后、最强的王牌。"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