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学校参加活动,听了一节高中语文课。
在看高一年级语文课本时发现,其中有一节是讲“建筑”的,涉及到“抱厦”“厢”“耳”这些基础名词。虽然有图解释,但远不如能现场一睹。于是我在想,如果这个涉及一堂研学课,再融入历史、地理等学科,再大胆一点,加上一些“风水”之类的讲解,围绕天时地利人和的一堂与人相关的课就出来,学生们感受会不会更深一些呢 ?
我不由把我的这个想法与老师进行了沟通,她第一句话就说“这当然好啦,但怎么能让校领导帮我们实现呢?”然后噼哩叭啦讲了一堆,诸如“没有经费”“学习质量”等等,这也不行、那也不可能的说法。
于是,在她的这番话下,我发现我想多了!
在赶往长沙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原来南方报业集团的熊带着他的团队,会因一个联想马上就“头脑风暴”,并且快速地实践出来,虽然辛苦,也十有八九失败落空,但也有实现了了对事实!而为何到了教育这里,就会“还没开始就腰折了呢?”
晚上和拆书帮的几位朋友聊起,关于学校老师的阅读,她说“说句真心话,觉得学校现在很low的”,意即“他们的很多观念落后很多了。”其实,并非他们,而是整个教育领域都因“保守”而落后,他们这般都是——怕出错!
保守对待至少不会出错,创新肯定是有风险的,与其这般,还不如就这样吧!或者跟着“风儿”飘。
这几天也刻意地在读一些教育类的杂志,发现没有什么新的观点,至少没有能让我记住的。
阅读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行走也是!
曾经有位老师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由衷佩服这位老师的勇气和底气。因为未来,就算她还能幸运地回到学校当老师,但她绝对不可能幸运地用她“看到”“听到”“总结领悟”到的东西,去实践到自己的育人过程中。
因为教育是受到保护的。
未来,再看吧,现在我只是想发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