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学时喜欢古代史,看惯了改朝换代,尔虞我诈,对“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简直再赞同不过。后来想想,说得还是不够全面。历史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书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引用龙应台的一段话补充下: “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前朝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后朝人永远在否定前朝,他的后朝又来否定他,但是负负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积渐进的扭曲变形移位,使真相永远掩盖,无法复原。说“不容青史尽成灰”,表达的正是,不错,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为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胜利的。”
02
历史书可以“任人涂抹”,那历史小说就更不受限制了。
读历史小说,尤其是和真实的历史关联密切的小说,往往是比较累的。因为你总是要忍不住想去对照: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如果不是真实存在,有原型吗?这个事件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这个地名古代真的有吗?古代是这么个习俗、叫法吗?有时读完一本历史小说,那个时代的历史基本都能了解遍了。
最近读了一本作家酒徒的《隋乱》,讲的就是隋末的乱世中一个少年的成长经历,我就此陷入了隋朝历史的汪洋大海中。
其实对于隋朝历史,我有印象的已经不多,记得的大概就是隋炀帝、大运河和科举制了。而《隋乱》的背景就放在了隋朝末年,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同样的作品可以参考《隋唐演义》。
小说大意就是隋炀帝年间,河北上谷地方的少年李旭,因逃避兵役放弃了读书求功名的道路,带着自己收养的银狼进入大草原经商,因银狼是草原圣物,他受到寄身部落的重视。同时他认识了“智慧如月牙湖般深”的徐大眼,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还和王铜匠学习刀术和兵法,与族长女儿相恋,从一个懵懂少年一步步成长起来。奈何他不小心卷入部落斗争漩涡,成为牺牲品,只能放弃一切,愤而出走。
这故事还是蛮精彩的吧。
03
历史小说总给人一种厚重和庄严感,因为如果有历史可以参考,结局都知道了,发挥的余地就不能太大了。比如你总不能说赵云是女的,对吧?相应地,对作者本人的写作功力和历史底蕴的要求就更高了。
这一点上,我觉得作者做的是非常到位的的。因为是写《塞下曲》,重点写草原的风土人情,书中的很多塞外礼仪、风俗都写的详实生动,就连如何鞠躬行礼这样的细节都照顾到了。而类似这样的细节,不一而足。对于一些难懂的历史名词和典故,每章结尾还会注释一二,看了甚是惊喜,想必作者也是下了一番功夫呢。看作者的简介是内蒙赤峰人,想必因此对草原文化更加了解吧。
提到草原,很容易联想到金庸笔下的郭靖。想想《隋乱》中的李旭和郭靖还是有很多相似处的,都是从傻小子一步步成长为大英雄的。
关于郭靖是不是真的傻,肯定各有各的说法。但是毋庸置疑,郭靖练成了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真经,任何一种都可以让他独步武林。而且他还娶了机灵鬼黄蓉,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了。
而李旭的傻也许更多是他的“真”,一种来自家庭和环境熏陶的质朴。他出身一般,父亲虽经商却老实本分,他似乎也继承了这一点。经过生活的诸多磨难后,当他看似平静美好的草原生活被打破,当他的刀上沾染了敌人鲜血,当他的耳边充斥着老弱妇幼俘虏的哭泣。他开始质疑战争的正义性。别人笑他“教狼吃草”幼稚,连他的女奴阿芸也说“这是草原上的规则”,他却还是傻傻的试图改变战争的屠戮和残忍。铜匠说他“心善”。是的,从头到尾,李旭都是如此。他看到人心丑恶虚伪的一面,却还是初心不改。这在很多人看来当然就是“很傻很天真”了。
从头到尾,李旭都是迷茫的。本来一门心思读书求功名,奈何一纸征兵令逼得他远走塞外,继承父亲衣钵经商。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待终于安定下来,安慰自己“虬髯贩马,往来塞上,不也逍遥快活”,加上爱情滋润,部落尊敬,一时风光无二。奈何战争让他迷茫了,他不知道帮助一方残忍对待另一方对不对,也没人能指导他,他只能跟随自己的心走下去。及至被背叛抛弃,他的心冷到极点,也迷茫到极点,真正感到“天下之大却无容身之处”。
有人说,李旭的塑造是失败的,因为他虽然打了许多仗,会了许多功夫,外在很强大,内心却一直没有成长,依然没有智慧,分不清好人坏人,依然迷茫不定。但我觉得这种不完美恰恰是真实的,他只是没有被拔高到那么夸张的地步。李旭身上其实有很多人的影子。一个迷茫的失去方向的15岁少年,在生活的种种变故中不断被打碎重来。他快速适应着这种变化,可是他的心跟不上这个速度,只能一点点寻找方向。现在许多人何尝不是这种情况呢?
书里有句话很打动我--“人不是牲口,不需要名种名血”。这跟当下热议的“寒门出贵子”有异曲同工的感觉---都是强调不问出身的个人奋斗。我们的主人公李旭确实被这个出身问题困扰很久,因为他就是出身普通家庭,他身上有天然的自卑感。许多人很烦他对出身的反复强调,幸亏后来徐大眼开导他才让他解脱出来--如果有人因为家族出身而轻视你,这种滥人你不理睬便罢,却不可因此坏了自己的心情,可如果只是因为对方的出身,你就心生自卑,或者不愿意与之交往,那是你自己的错,与轻视你的滥人没什么区别。当然实话说,出身确实影响了一个人的视野,比如徐大眼用马鞭指点江山时,李旭只想在县城租个门脸,接父母来养老。这应该是符合作者的小人物设定吧。
总的来说,主人公的成长和智慧并不能让大多数人满意,因为他似乎缺少一些“主角光环”,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作者的有意设定,但我觉得这种不完美才是精彩所在。李旭是个小人物,即使后来位高权重,他也没有变的太多,依然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有人说对敌人的善良是对自己的残忍,是愚善,可这正体现他人性中至纯至真的特点啊。
04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学作品的品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总体说,我觉得《隋乱》是一本比较良心的小说。作者为我们呈现了隋朝的边土人情,让我们对那段过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就很喜欢隋朝货币部分的描写哈哈,同时他也打造了一个小人物通过个人奋斗懵懂成长的故事。至于大众是否喜欢,只能看个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