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毗卢”指毗卢遮那佛
2、“七支”就是静坐方法的七个支分
包括跏趺坐等七个重要的调整,由此就能脉入于身,气入于脉。由于持住气的缘故,心就持住了,由此能安稳地进入修行。
(一)金刚跏趺坐,(二)手结定印,(三)脊椎自然直竖,如叠铜钱,(四)两臂平张,(五)颈曲微俯,(六)舌抵上颚,(七)眼睛下对鼻尖。
3、采用此坐式的原因
印度桑吉桑哇《大幻变续道次第》讲到:这样坐身体很舒服,调整得很好,心会对解脱生欢喜的缘故,应当作毗卢七支。
4、具体解释
(1)双足金刚跏趺坐:左右二踝骨压股沟间的四个动脉后,身体自然生起暖相。
双跏趺坐就是把左脚放在右腿上,再把右脚牵上来放在左腿上,这样两脚交叉呈三角形。优点是两个膝盖能紧贴坐垫,坐式自然端正,不会向前后左右歪斜,所以叫“金刚跏趺坐”。
——这样坐的目的:
A. 用左右两踝骨压股沟间的四个动脉,压了以后,身体自然生起暖热。
B. 双跏趺的坐式底盘广大而坚实,可以四平八稳安然而坐。
C. 由于身体不动,就不会因身体的活动激起思绪,心容易平静安宁。
(2)手结定印,置于脐下:压一切脉之总汇处故,气将自然入于中脉。
手结定印,就是两手放松、垂下,左右手相叠,掌心向上,左手放在右手上、右手放在左手上都可以。两个拇指尖接触,要很自然。之后放在肚脐下。
——用处:
A. 压住一切脉的总汇处,使得气自然入于中脉。
B. 两拇指轻轻相抵,能在心理上产生平衡和宁静。
C. 两指尖接触,使得两手臂成环状,能让左右的动力交流,左右的气、点丢能得到循环。
但要自然,如果用力顶触,容易使身体紧张,出现不好的效果。
(3)脊椎自然直竖如叠铜钱
所为:身体各部分重量平衡之故,不起病相。也就是身体前俯会压到肝;颈部或上身后仰,会引起心脏的风;左右歪斜,会导致肾痛;而由身体自然正直,不会生这些病相。
如果脊椎弯曲,就会使得心情迟缓,头脑丧失活力和清明,妄念纷飞;脊骨直了能够集中心力,减少妄念,加速得定。妄念去除后,脊骨会不挺而自挺,所以不必故意著力。以这个缘故,脊椎自然直能让遍行风摄入中脉。
再者,脊椎上达头部,下到尾闾,支持着全身的骨骼和神经系统,是五脏器官的主干,所以联系全身最密切。脊骨能自然直,精神一定旺盛,它是精神灵力所经处,是一条通道。脊椎自然直了,就使得精力容易进行而畅通。
所以,在坐垫上跏趺坐,使得脊骨笔直,就能使血气运行灵活。
但是,脊骨特意挺直容易挺胸,呈现紧张状态,姿势就不好,所以不必太把胸部挺起。
(4)颈部如铁钩般微曲
所为:自然压上行气后,持得住心。也就是压喉结压了两个睡眠脉后,无分别易生,有此关要。
——具体操作
A. 下巴压喉结的缘故,也就压住颈部两边的脉,脉压住就走得慢,心念容易停住。
B. 心一停住,妄念止息,无分别容易出现,这是它的关要。
C. 总之,做好了这个姿势能伏住妄念,使上行气摄入中脉等。
D. 心从这个脉走时,由于控制好了它,妄念就动不起来,能停得住,这样就把握好了心;由于心歇了,妄念、无分别就容易出来。
(5)眼睛像兽王舍罗婆一样,很放松地放下来,对准鼻尖
所为:识不散于余境。
这是指眼睛下对鼻尖。“兽王舍罗婆”是八脚狮子,力大无比,没有胜过它的,它在何处都没有恐怖,这里取它的神态。由于它非常放心,所以坐在那里很静穆,眼睛特别放松、安静。眼睛向下对准鼻尖,是为了不让识跑到别的地方。眼睛很敏感,容易受外物吸引,影响到心,所以要控制得宜。眼睛往下对准鼻尖是表示方式,这样眼睛不会受其他东西吸引,心就安静下来了。
(6)舌抵上颚故,咽喉不干。
舌抵上颚是闭着口,牙齿扣着,舌尖自然微微地抵着上颚,这样自然会生出津液。舌抵上颚主要是调摄细脉,而且能使前后气、点得到循环。适当加以运用,坐得时间长也不会唇干舌燥。
(7)嘴唇和牙齿跟平常一样放(不加改造)故,身心会松下来。
嘴唇和牙齿都跟平常一样放,自然地,不必改变样子,这样身心容易松下来。
如是作七支,脉入于身处,气入于脉处,随后气入于自处。气入之故,心的跛子骑在气的马上后,由持得住气,就自然持得住心。如是宣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