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想法
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地修订自己的“人生地图”?

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地修订自己的“人生地图”?

作者: Lee大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1-21 21:46 被阅读268次

    “人生地图”是M·斯科特·派克(M· Scott Peck)在他经典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出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张自己的人生地图。这张地图是根据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和认知绘制成的。凭着这张地图,我们能了解人生的地形、地貌和沟壑,指引自己的道路。如果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到什么地方,怎么到达那里;如果地图的信息失真,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既然这张地图是基于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和认知,那我们就不仅仅要绘制出地图,还要在这一生中不断地去修订它,让它突破狭小、模糊、粗略和肤浅的限制,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不断地探索未知,扩大和更新对自我、他人以及整个世界的认知。

    2015年,我读了一本可以帮助我修订自己人生地图的书——《经济学通识》。当初得知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购买它的意愿。因为,我对经济学不感兴趣。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听到经济学三个字,能想到的就只有“钱”。作为一个曾经清高的伪知识分子,对金钱和物质化的社会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扭曲心理。但那时,我给自己制订的阅读目标中有一项是:阅读一些自己不了解或不感兴趣的领域的著作,扩展阅读的维度。所以就买了这本《经济学通识》。

    这本书,极大的改变了我对经济学这门学科的认知,更进一步改变了我的世界观。正如作者薛兆丰所说:“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从开篇起,作者就不断地颠覆我的种种观念。比如:他认为春运高峰和黄牛党现象是因为火车票价不够高引起的,我就开始思考,提价?那老百姓怎么办?辛苦一年返乡过年的农民工怎么办?火车票提价了,汽车票是不是也要跟着提?带着这些疑问,继续往下读,就发现,提价其实是跟着一个经济学规律在走的,而规律就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火车票提价也不是单一、割裂的行为,它跟其他的行业、领域,甚至制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了第一个观念的突破,之后的阅读就是痛并快乐着的。“痛”是因为自己固有的观念和认知不断被挑战和颠覆;“快乐”则是因为感觉到自己人生地图的扩大和更新。它让我看到自己认知的狭隘,也让我明白,如果不能及时修订自己的人生地图,我就只能如同井底之蛙一般,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沾沾自喜,却放弃了欣赏宇宙之美的机会。所以,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不是里面提到的经济学定律和概念,而是一种意识到自己的局限、突破原有认知和开阔思考维度的力量。

    从小到大,我们会接触很多人,经历很多事,有的人还会阅读很多书。而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和每一本书,都会在我们的认知调色盘上画上一笔。如果我们幸运,接触到的人多是善良友爱的;经历的事基本上不是大灾大难的;阅读的书是能够引发我们思考的,那么,我们认知调色盘上的颜色很可能就是五彩缤纷、多元化而有生命活力的。用这些颜色绘制地图,并且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利用新的颜色、新的认知去绘制、调整地图的内容,这份地图就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全貌。

    但如果我们接触的人,特别是对我们来说那些重要的人是冷漠的、缺乏爱的;经历的事是给我们带来极大伤痛的;阅读的书是单一化且偏激的,那很有可能我们认知调色盘上的颜色就是单一的、乏味的、没有生气的。用这种调色盘上的颜色绘制的人生地图,也是黯淡无光的,而基于我们故步自封的认知绘制成的地图也无疑是狭小的,甚至偏航的,无法帮助我们清楚认识自己以及整个世界。

    M·斯科特·派克说过:抱着残缺的人生地图不放,就会与现实世界处处脱节,而这也是造成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为了让人生地图更好地指引我们的方向,我们就需要不断地修订自己的人生地图。把自己从一种固有的认知中解放出来,怀着开放的心态和怀疑、求知的精神,去发现自己的局限。探索未知,并与自己的已知比较、对照。能够融合的,大胆的融合;无法融合的,反思已有认知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偏颇,然后用新的认知弥补它、修订它。开阔自己的心,拓展人生地图的边界,逐步成长。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直面现实的痛苦,把自己从虚假的舒适中抽离出来,不断地追求事实,即使它有时真的很残酷。

    我是Lee,在终生学习和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摸爬滚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地修订自己的“人生地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en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