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女士曾说:“研究孩子,就是研究人类。”
“生下一个孩子,就是播下一个种子,种子需要激活!”
如何激活呢?
先看看一棵树存活需要哪些条件呢?
首先是生长条件:
土壤、水份、阳光、空气
其次是生存法则:
自然生长
是的,先给它足够的生长条件,然后让它自然生长。
那么一个人呢?
首先生理营养:食物、水份、阳光、空气、睡眠
这些大同小异,但是更重要的是:
心理营养:爱
是的,给他足够的爱。而且爱要看时机、对象、方式
也就是什么时候给予爱?谁给予爱?如何给予?
刚刚我们说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营养是心理营养,是爱。
那怎么样才是真爱一个人呢?
首先,心理营养包含三个节点。
第一节点:0-3个月
[无条件接纳]与[生命至重]
生命至重就是存在感、价值感
也就是,我的存在对你很重要
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她什么都不会,只会吃喝拉撒哭闹,但是这个时候,妈妈、爸爸、甚至家里所有的人对孩子的一切都是无条件接纳的,而且它的存在就是有意义的,就是很重要的,随时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但是,等他慢慢大了,我们对他的期望越来越高,当他达不到期待、犯错、闹情绪时,我们再也无法像之前那样无条件接纳他的一切,那么他就感受不到生命至重,感受不到爱。如此,偏差行为就出现了。
所以,无论孩子有多大,在以下时机特别需要接纳。
1-性别
有些准妈妈爸爸,对孩子的性别有期待,生下来后可能会失望,或者其他的反应。其实,婴儿的感知能力特别强,他可以通过父母的面部表情来感知,甚至当他还是个胚胎的时间,只要父母有不好的念头,对孩子都是伤害,他希望可以通过心来感知一切。田园老师说过:从怀孕起,生命的潜意识就开始,所有的一切都能被身体感知并接收储存。
2-长相
新生儿刚出生时,一般面部皮肤都会有褶皱,看着会不大好看,还有一些,对胎儿出生后的长相也有很高的期待,出生后会失望。这些都是不好的。
3-犯错
4-闹情绪
5-生病
6-失败
7-达不到期待
随着孩子越长大,越不能接纳,因为父母有期待。
那当我们面临这些问题时,我们要怎么做到无条件接纳呢?
我们要明白无条件接纳的真相
首先是,接纳这个人
人的动机都是正面的,态度=情绪=温和
其次是,对事坚持
事有对错之分,坚持=界限/原则
比如:带孩子逛超市,孩子一定要买玩具,瘫在地上哭闹,你怎么办?
我经常见到很多老人家带孩子,一种是,只要孩子哭闹,就满足。一种是,怎么哭怎么闹,都不满足,甚至打孩子,拉着孩子走。
年轻父母呢,一般就是态度好一些,开始讲道理,实在不行,超市人多,碍着面子,就满足了。
还有的就是,坚持原则,哭闹也不满足,掉头就走,孩子见状就跟着走,一路走一路哭。
其实,态度是最重要的,如果出门前与孩子沟通好,约定去超市能买什么?买多少件?
去到超市,孩子也可能会出现不遵守约定的现象。那么这时候,先肯定他的动机,他就是想要多一个玩具,想要一个新玩具,没错。
其次,态度温和,没有情绪跟他讲道理,再坚持原则,最后表达对他的爱,妈妈无论如何都是爱你的。
估计,孩子就愿意走了。
下次文章分享第二节点:[寻找安全感]与[面对分离]哟!
复习这些,就想起与孩子与老公与同事相处时的片段,现在,亲子关系与亲密关系都好了很多,但与同事之间的相处,还需要加强,明日开始运用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