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非专业出身,毕业后曾从事图书出版行业4年,拿不高的工资,做不少的事情,足以说明对图书的热爱。而更甚于此的,是对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割舍不开的情怀。
在国内把情怀卖好的,罗永浩算一个。罗锤的情怀有人买账,大概是因为他相声说得好——是因为他把死磕精神带到了手机行业。用户们欣赏他的气质,信任他的品质,才会自发为他背书。
从对书店行业前景的担忧到现在真正投身于一间书店,经历了许多挣扎,却源于一个契机。前期的筹备工作紧张且琐碎,列书单、装修设计、采购、招聘、排班、系统培训、策划活动、制定会员制度......与“老搭档”的讨论一直在进行,没来得及思考太多,已见证书店的雏形。思路亟待扩张,知识仍需补充,留给我的时间却不多,直到现在参加微微书吧特训营,犹行如梦中。
在第一次与微微书吧创始人——阿渡老师会面前,我查阅了许多网上资料,还是不及一次对面交谈。虽然尔遇书店不走众筹吧主模式,但在社群推广、亲子阅读推荐和书吧落地运营等方面,前辈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社群之痛在于“自己玩”
尔遇书店隶属于多维教育,有相对稳定的客流量作为保障,这是优势,也是挑战。陈泳佳老师说,在互联网时代,许多产品的创始人自身就是重度用户,比如父母组织户外亲子大本营、爸爸做空气净化器。尔遇的创始人和运营者本身就是重度读者,而家长与孩子也是重要的阅读群体,但当读者身份转换为运营方的时候,角色的转换如何做好,如何在社群时代汇聚同频同趣的人,如何留住、深度优化并专业化我们的读书群,是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人”才是最大的资产,那么,在书店人手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运用“人”去突破传统书店的运营之路,陈老师的“去中心化自组织”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如何沉淀线上社群的价值,如何策划线下活动,形成良好互动的循环,除了明确资源、主题、流程规则与邀请用户之外,“一起玩”,互动并创造信任是固化社群的关键要素。如果只顾“自己玩”,不分享,难互动,社群成员终会渐行渐远。
运营之痛在于基本功薄弱
基于阿渡老师的运营经验,要做好书吧运营,有三项基本功缺一不可:图书、活动与微信公众号。图书是书店之本,要做好精品,做出特色。活动包括各种分享会、讲座沙龙、签售会与徒步游学、参观学习等,且重要的是每日线上有分享,每周线下有活动,每月一次主题会,每年固定吧主大会。做好书店的微信公众号,则要即时分享信息流,多进行转载,扩大书店的影响力。
读书是自由自发的,而活动是自由人的聚会。最好的运营,就是做好这些基本功,让书店成为这些自由人的聚集地。
盈利之痛在于急功近利
书店的经营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开店的初衷就出于对盈利强烈的渴望,最好还是不要想不开,去学校周边开个小吃店吧。
但是独立书店如果不实现盈利,又怎能活得长久?想必这是许多经营者发自内心的疑问。从传统图书业时代屹立而起的许多书店,活在书友的口碑与怀念里,却倒在血本无归的关店潮中。
对于此,阿渡传授了重要的四点经验:1. 做影响力,带来社会价值,让盈利成为自然的事情;2. 通过线上知识付费,实现知识变现;3. 设计线下特色课程,拓展业务范围;4. 回到“书”的本来,做好书店定位与特色,做图书爆品。
情怀落地的易与难
学而易,行而难。在没有太多准备的情况下开始,打破了万事开头难的诅咒,时势推人前进,免去了许多庸人自扰。而开书店最难的地方,在于后期运营。尔遇现在刚刚起步,出生于一个传统未泯与创新势劲的交叉点,像一个正在学走路的孩子,模仿着成人走路的样子,终究要长成自己的模样。
在特训营最后一晚的答疑阶段,导师也一再强调,课上只是理论,要去实践、多实践,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因此,当七晚的理论课完结,我却学到最重要的第八课:在知行的路上,不亲自与地面来个亲密接触,永远不知道哪里最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