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的发展历程
从HTML被发明开始,样式就以各种形式存在。不同的浏览器结合它们各自的样式语言为用户提供页面效果的控制。最初的HTML只包含很少的显示属性。
随着HTML的成长,为了满足页面设计者的要求,HTML添加了很多显示功能。但是随着这些功能的增加,HTML变的越来越杂乱,而且HTML页面也越来越臃肿。于是CSS便诞生了。
结构臃肿混乱,有的可以直接改样式有的不能直接改,傻傻分不清楚。
如:h1标签中更改字体颜色就改不了,需要在中间嵌套font标签。
CSS 网页的美容师
CSS的出现,拯救了混乱的HTML,当让更加拯救了我们web开发者。 让我们的网页更加丰富多彩。
CSS的最大贡献就是: 让 HTML 从样式中解脱苦海, 实现了 HTML 专注去做 结构呈现。 而样式交给 CSS 后,你完全可以放心的早点洗洗睡了!
而且。。。。。 CSS 做的很出色,如果JavaScript是网页的魔法师,那么CSS它是我们网页的美容师,不信,你看:

没有不好看的网页,只有不会CSS的前端。
网页添加 CSS和不添加CSS 的对比:


CSS初识
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
)
CSS通常称为CSS样式表或层叠样式表(级联样式表
),主要用于设置HTML页面中的文本内容(字体、大小、对齐方式等)、图片的外形(宽高、边框样式、边距等)以及版面的布局等外观显示样式。
CSS以HTML为基础,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如字体、颜色、背景的控制及整体排版等,而且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浏览器设置不同的样式。
CSS样式规则
使用HTML时需要遵从一定的规范。CSS亦如此,要想熟练地使用CSS对网页进行修饰,首先需要了解CSS样式规则,具体格式如下:

在上面的样式规则中:
- 选择器用于指定CSS样式作用的HTML对象,花括号内是对该对象设置的具体样式。
- 属性和属性值以“键值对”的形式出现。
- 属性是对指定的对象设置的样式属性,例如字体大小、文本颜色等。
- 属性和属性值之间用英文“:”连接。
- 多个“键值对”之间用英文“;”进行区分。
可以用段落 和 表格的对齐的演示。
开发者工具(chrome)
此工具是我们的必备工具,以后代码出了问题,我们首先第一反应就是:
“按F12”或者是 “shift+ctrl+i” 打开 开发者工具。
菜单: 右击网页空白出---查看

小技巧:
- ctrl+滚轮 可以 放大开发者工具代码大小。
- 左边是HTML元素结构 右边是CSS样式。
- 右边CSS样式可以改动数值和颜色查看更改后效果。
CSS注释
CSS规则是使用 /* 需要注释的内容 */
进行注释的,即在需要注释的内容前使用 /*
标记开始注释,在内容的结尾使用 */
结束。
p {
font-size: 14px; /* 所有的字体是14像素大小*/
}
引入CSS样式表(书写位置)
1. 行内样式表(内嵌)
2. 内部样式表
3. 外部样式表(外链)
4. 导入样式表(@)
行内式(内联样式)
内联样式,又有人称行内样式、行间样式、内嵌样式。是通过标签的style属性来设置元素的样式,其基本语法格式如下:
<标签名 style="属性1:属性值1; 属性2:属性值2; 属性3:属性值3;"> 内容 </标签名>
语法中style是标签的属性,实际上任何HTML标签都拥有style属性,用来设置行内式。其中属性和值的书写规范与CSS样式规则相同,行内式只对其所在的标签及嵌套在其中的子标签起作用。
内部样式表
内嵌式是将CSS代码集中写在HTML文档的head头部标签中,并且用style标签定义,其基本语法格式如下:
<head>
<style type="text/CSS">
选择器 {属性1:属性值1; 属性2:属性值2; 属性3:属性值3;}
</style>
</head>
语法中,style标签一般位于head标签中title标签之后
,也可以把他放在HTML文档的任何地方。
type="text/CSS" 在html5中可以省略, 写上也比较符合规范, 所以这个地方可以写也可以省略。
外部样式表(外链式)
链入式是将所有的样式放在一个或多个以.CSS为扩展名的外部样式表文件中,通过link标签将外部样式表文件链接到HTML文档中,其基本语法格式如下:
<head>
<link href="CSS文件的路径" type="text/CSS" rel="stylesheet" />
</head>
注意: link 是个单标签哦!!!
该语法中,link标签需要放在head头部标签中,并且必须指定link标签的三个属性,具体如下:
href
:定义所链接外部样式表文件的URL,可以是相对路径,也可以是绝对路径。
type
:定义所链接文档的类型,在这里需要指定为“text/CSS”,表示链接的外部文件为CSS样式表。
rel
:定义当前文档与被链接文档之间的关系,在这里需要指定为“stylesheet”,表示被链接的文档是一个样式表文件。
三种样式表总结
样式表 | 优点 | 缺点 | 使用情况 | 控制范围 |
---|---|---|---|---|
行内样式表 | 书写方便,权重高 | 没有实现样式和结构相分离 | 较少 | 控制一个标签(少) |
内部样式表 | 部分结构和样式相分离 | 没有彻底分离 | 较多 | 控制一个页面(中) |
外部样式表 | 完全实现结构和样式相分离 | 需要引入 | 最多,强烈推荐 | 控制整个站点(多) |
标签显示模式(display)
网页的标签非常多,在不同地方会用到不同类型的标签,以便更好的完成我们的网页。
标签的类型(显示模式):
HTML标签一般分为块标签和行内标签两种类型,它们也称块元素
和行内元素
。
块级元素(block-level)
每个块元素通常都会独自占据一整行
或多整行,可以对其设置宽度、高度、对齐等属性
,常用于网页布局和网页结构的搭建。
常见的块元素有<h1>~<h6>、<p>、<div>、<ul>、<ol>、<li>等,其中<div>标签是最典型的块元素。
块级元素的特点:
- 总是
从新行开始
- 高度,行高、外边距以及内边距
都可以控制
。宽度
默认是容器的100%
。- 可以
容纳
内联元素和其他块元素。
行内元素(inline-level)
行内元素(内联元素)不占有独立的区域,仅仅靠自身的字体大小和图像尺寸来支撑结构
,一般不可以设置
宽度、高度、对齐等属性,常用于控制页面中文本的样式。
常见的行内元素有<a>、<strong>、<b>、<em>、<i>、<del>、<s>、<ins>、<u>、<span>等,其中<span>标签最典型的行内元素。
行内元素的特点:
- 和相邻行内元素在一行上。
高、宽无效,但水平方向的padding和margin可以设置,垂直方向的无效
。- 默认宽度就是它本身内容的宽度。
- 行内元素只能容纳文本或则其他行内元素。(
a标签 特殊
)
注意:
- 只有文字才能组成段落 因此
p 里面不能放块级元素
,同理还有这些标签h1,h2,h3,h4,h5,h6,dt,他们都是文字类块级标签
,里面不能放其他块级元素。 - 链接里面不能再放链接。
块级元素和行内元素区别
块级元素的特点:
1. 总是从新行开始
2. 高度,行高、外边距以及内边距都可以控制。
3. 宽度默认是容器的100%
4. 可以容纳内联元素和其他块元素。
行内元素的特点:
1. 和相邻行内元素在一行上。
2. 高、宽无效,但水平方向的padding和margin可以设置,垂直方向的无效。
3. 默认宽度就是它本身内容的宽度。
4. 行内元素只能容纳文本或则其他行内元素。
行内块元素(inline-block)
在行内元素中有几个特殊的标签: <img />
、<input />
、<td>
,可以对它们设置宽高和对齐属性
,有些资料可能会称它们为行内块元素。
行内块元素的特点:
- 和相邻行内元素(行内块)
在一行
上,但是之间会有空白缝隙
。- 默认宽度就是它
本身内容的宽度
。- 高度,行高、外边距以及内边距
都可以控制
。
标签显示模式转换 display
块转行内:
display:inline;
行内转块:display:block;
块、行内元素转换为行内块:display: inline-block;
此阶段,我们只需关心这三个,其他的是我们后面的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