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期末考试的大阅读,是何君华的一篇小小说《燕子来时》。小说中写了打工者父亲对于燕子的态度。这也是农耕民族子孙对于燕子的普遍态度。燕子在古诗词中象征的是和平宁静的生活,意味着家园、春天和美好。
读到这样的小说,我想起了富贵词人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燕子飞回来的时候正赶上春季祭祀的日子,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三四片碧绿的青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栖息在树叶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柳絮也随风轻轻地飞舞着。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了东邻女伴,她笑得如花般灿烂。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都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笑意。
晏殊的这首词写的是暮春之景,画面明媚,情调欢快,风格质朴。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而是捕捉住两人斗草时的情景,着意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与神态,以轻松欢快的笔调写出了少女纯洁无暇、活泼天真的性格特征。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笑从双脸生”,尤为传神写照之笔:只有涉世未深、全无心机的纯情少女才会因为如此细小的缘由而笑得这般自然、这般天真。
由此,我又想起了静安先生的人间词,其中的一首《浣溪沙,乍向西郊斗草过》似乎是对此的模仿或者拓展。
乍向西郊斗草过,药栏红日尚婆娑。一春只遣睡消磨。
发为沉酣从委枕,脸缘微笑暂生涡。这回好梦莫惊他。
近代学者吴昌绶点评说,著一“暂”字绝佳。“沉酣”二字宜酌,当有现成之字,思之不得。(《王国维词新释辑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