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误区,有人认为一个人读了很多书,必然会处理好很多事情。他们认为这个人多了那么多书,怎么遇到事情的时候还是那么纠结,患得患失,情绪起伏大。就好像最近我遇到一些事情了,我弟说我,你看了那么多书,怎么还想那些无意义的事。他说得挺对的,我看了那么多书,还是处理不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或者是就算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还是会被情绪主导,心情低落。
回想起上半年疫情肆虐待在家里的时候,我想要修心,改变自己,天天读书,写字,反省,以为能够有所成长,结果,等到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还是老样子,情绪、感受都会受到影响,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和处理,和之前唯一的区别可能在于自己有了判断的意识,自己知道用理性大脑去思考怎么做才是合适的做法。但是,如果没有完全经历过整个过程,自己还是对这些判断没有足够的信心,就会导致自己患得患失,担心方向错了。只有经历过一些事情了,而这些事情的发展方向在之后回过头来看,发现自己的判断是对的,才会逐渐累积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断,从而在今后遇到事的时候能够坚信自己的判断,游刃有余的处理事情。
所以说,为什么古时候高人学到一定时候,都需要出山,去经历一些事情,这样才会学以致用,从而成长自己。诸葛亮在被三顾茅庐之前,在家里读了大量的书,学了大量的知识,但是如果没有用事情来检验,也不会知道自己究竟学了什么。我相信,在诸葛亮出山后经历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忐忑的,内心是会过多思虑的,他需要向别人来证明自己的才干,也需要向自己证明自己的本事。
人,要想修炼,只有用事来修炼自己,无事是无法修炼自己的。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行万里路可不是指旅游,而是指经历很多事,这样才能和读书相辅相成,最终修己修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