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山好水的故乡山西,来一场迟到多年的补课式旅行。
住大同古城,头一次体验一无所有的住宿。
这么说不够准确:我当然穷游过也住过一穷二白的旅社,却从不曾像这次——妹妹订了四百多一晚的房间,房间里却连抽纸都不配备。
其他你想要的一切?当然更没有!茶包?衣架?真是想多了!
晚上十一点多,妹妹打电话给我,说是租车行打电话给她,说是大同交警打电话给太原租车行,说是酒店打给交警……
我手忙脚乱披衣而出,原来是有扇车窗没关。
为了这扇窗,酒店大晚上拨打了每个房间的座机,把所有人吵醒了一遍来找车主,未果之后打给了交警,交警查到了租车行,租车行打给了我妹我妹打给了我……
山西物价不高,一包抽纸窃以为可以有;入住时登记一下车牌号,想来亦非难事。
大同古城极美,可常居此地的和慕名而来的都是人——以人为本,心中有人,也许事情和心情都会顺畅很多。
在太原挺好的馆子吃晚餐,一道炝炒奶白菜极香,却也极咸。
为免唐突,每个人都尝了,才请服务员退菜。
服务员端走转了一圈儿又回来,说“尝过了,不咸。”
我们信誓旦旦表示真心咸。服务员又叫来另外两名服务员,三个人当着我们每人吃一筷子,纷纷表示:“绝不咸。”
我愕然相望,说“退了吧”;心里却在想:“不然呢?这番操作是希望客人说“好吧你说不咸就不咸”,然后这盘菜重新回到桌上你吃我吃天下大同亲密分享吗?
长治太行山大峡谷,美哉壮哉。
可是索道、空中巴士、免费大巴、电梯、游船……各种交通工具票价组合五花八门,以把人搞懵为己任,这真的好吗?
更别提那车程只有一公里的免费巴士——
没有标志鲜明的搭乘地点,没有工作人员组织,没有排队指引和秩序标识,没有固定发车间隔……
见一辆车来,无数人武力前突,有如攻城,硬生生把游客逼成了乌合之众。
自驾车辆不允许上行,免费巴士得舍弃尊严去抢,于是滋生了另一种买卖:
不知什么来路的私家车往返一公里接客,每位收费5元,每辆小轿车竟能塞进8个人,大摇大摆地赚这一份儿匪夷所思的快钱。
曾短暂地自我怀疑了一下:我是不是被深圳的服务惯坏了?
毕竟,现在很多香港人往深圳跑,说在深圳才算找到了“消费者”的感觉呢。
于是又想:消费者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我以为,消费者最需要的并不是当“上帝”的感觉——只要物有所值就好,只需付出金钱购买到相对应相匹配的物品与服务就好。
无须用“餐饮服务界的天花板”“海底捞”作比,就算普通餐馆,也不会就“一道菜究竟咸不咸”的问题与食客争高低啊。
更常见的做法,恐怕是提供选项:“您希望退掉这道菜,还是换一种青菜,或者请师傅重新炒一盘?”
真诚的尊重和贴心的服务是不会惯坏人的,它只会传递尊重和贴心,滋生暖意和善意。
因为这个暑假的山西游,注意到网上的很多评论,说山西山好水好,但是服务还远远没有跟上。
经过亲身体验,我觉得后半句的批评和前半句的赞美一样,都是实情。
既然说得中肯,就没必要恼羞成怒,有针对性地改进,其效必丰。
批评不一定包含恶意,反而有可能饱含殷殷期待——爱我家乡,所以切盼她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