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悦儿的老师给小朋友们布置了一项回家作业: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绘本,然后让孩子将自己在绘本里看到的动物、事件、场景内容画下来,并且讲述自己所画的内容,由家长记录。
作业是老师布置在班级群里的,我下班一回到家,就开始和悦儿“做作业”,讲绘本故事不成问题,我讲她听,三下五除二,几分钟一本简单的绘本就讲完了。
接下去就是画画的环节,我想这事应该由孩子自由发挥,家长不能干涉,于是跟悦儿说,你把妈妈刚才讲的故事画在这张纸上,明天要交给老师的,好好画,知道吗?
悦儿使劲点点头。接下去,我去做晚饭,悦儿在书房画画。
等我烧好几个菜回到书房,我的天!她画的什么啊?完全不按套路来,甚至有些地方还有大块水彩笔乱涂的痕迹。
我立马就生气了!
我大着嗓门问她,你画的什么啊?明天要交给老师的你知不知道?这张纸只能画跟故事有关的画,不能画其他的你知不知道?
悦悦低下了头。
看她这个样子我态度缓和了一些,耐下心来听她讲她画的画。在她讲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悦儿根本就没有理解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明白作业纸上交是怎么回事。
我突然明白,我凭什么认为一个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理所当然地知道作业纸是不能乱画的?
我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想当然!孩子还小,纯真如白纸,可有时候我却不自觉地把她的认知与我的认知画上等号,有些事,理所当然地认为她也应该知道。
凭什么?我不说,她怎么知道?我说家长要有提前预知的本领,对这件事,我提前预知了吗?孩子第一次从幼儿园带回“作业”,我却把她当成一个完成过无数次作业的学生,这合适吗?
这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父母耳熟能详、深植内心觉得都不用解释的社会规范,孩子却尚未内化,需要被不断的提点。
02
晚上悦悦看完绘本,按照“规定”,接下去的程序应该是关灯睡觉,结果,悦悦说:我要看手机!
什么?看手机?
这孩子很少说要手机,难道是最近给她“网课”上坏了?这还了得,以后“网课”不能给她上了!
我在心里抱怨了一通,但理智还是让我缓缓地问了她一句:“你想要看手机?想要看什么?”
“我要看刚才妈妈看的那个两只小狗的那个,我没看完,我想看完……”
我的大脑“嗡”了一下,立即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
刚才悦儿在看书时,我本来也是看书的,后来手机响了一下,我拿起手机看信息,结果信息看完手机却放不下了,刷朋友圈,刷百度,看了一个小视频,两只小狗就是小视频播放过的,当时悦悦被声音吸引也扭过身子过来看,被我赶走了,没想到她还惦记着此事。
我自责不已,天天说要做一个好妈妈,要以身作则,要给孩子做榜样,没想到还是要犯一些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错误。
两件小事,看起来不足挂齿,但是这样的“小事”多了,对孩子的影响就明显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就在这些“小事”中形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