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
那些被我们的天赋耽误的潜能

那些被我们的天赋耽误的潜能

作者: 予恩集 | 来源:发表于2018-01-12 12:16 被阅读54次

          嘉言录中那篇《那一年站在讲台上空白的五分钟》让我印象深刻,当他写道他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时,我仿佛看到一个满脸通红、不知所措的男孩的形象。在那一刻,一直跟随他的“天赋”不复忠诚,他面对台下的观众独自苦撑,这场景对于一个自信甚至自负的人来说,无疑是挥之不去的噩梦。然而,这个回忆并没有绊住他,他踩上这块垫脚石,站得更高了。

            事实上,我能理解那种“小有成就”带来的骄傲与满足,有时候,我们偶然在某些地方显示出超于常人的表现受到夸奖,而赞美让我们沉醉于“与众不同”的甘甜,这刺激我们更加关注这些事,花费更多的时间练习,这样的练习成就了某种优势,当一次又一次优势的积累让我们取得成功时,有点飘飘然的我们自己都错把这样的结果认为“天赋异禀”。可是,事实的真相果真如此吗?即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天赋只是给了我们一个不错的起跑线,聪明人也是经过刻苦努力才获得成功的,但大多数人潜意识里还是跳过了这个过程,认定“没天赋,再努力也没用”。

            记得小时候,总是羡慕头脑聪明的小孩,好像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高分。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有点厌倦了“天赋”“聪明”“有悟性”这些词语,仿佛平常人之所以碌碌无为只是因为缺少这些“法宝”的加持,所谓的先天优势,有时不过是种错觉。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来自对加拿大职业冰球运动员的研究。加拿大心理学家罗杰·巴恩斯利(Roger Barnsley)在某次看冰球比赛时顺手翻了队员的花名册,意外发现那些职业球员的出生年份大量集中在1月、2月和3月,这难道只是巧合吗?事实上这是加拿大冰球队按年龄分组的制度导致的。按年龄分组的依据是出生时间,以1月1日为分界线,即每年1月1日到当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球员会被分在同一组。也就是说,一个1月1日出生的小选手,他在与同组球员的竞争中拥有巨大的生理成熟优势。想象一下,一个尚在发育阶段的1月出生的选手在场上与一个比他小了将近1岁的小孩竞争入选冰球巡回赛的资格,你觉得哪个人更有可能赢呢?

            然而,这只是故事的开始,一旦这个1月出生的选手入选了“巡回赛小组”,他即拥有了更好的教练,更出色的队友,每季打50-75场比赛,这些优势的积累又让他入选了职业青年队,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然后有一天他成名了,人们回溯他的成长史,发现原来他是一路从巡回赛打到了青年队又走到了现在, “看来他从小就是有天赋的人呀”,这样的结论显而易见。殊不知一开始,这个“小天才”仅仅是比他的同伴早出生了几个月而已。自从看过这个研究,我对天赋的认知体系就完全转变了。我有点怀疑天赋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以至于不可逆?

            就像嘉言录所说,他从小阅读,自认口条好辩才无碍,可是让他成为职业讲师拥有去各大学巡回演讲的能力的真正原因难道只是健谈吗?在他克服了曾经的噩梦,一次又一次主动发言,一遍又一遍刻意练习时,他真正把握了“天赋”,掌控了“潜能”,重新塑造自己,而这种过程积累下的优势又让他不断强化他的能力,唤醒了他身体中的使命感。当他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天赋,也是我来到人世间的唯一也是最终的使命”时,我感到他按下了某个开关,接下来“好戏才真正登场”。所以,如果不曾克服胆怯,不曾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不曾抱持成长的心态刻意练习,不曾在自我重塑中激发潜能,人生只能一直在跑龙套中度过吧。

            “天才论”虽然漏洞百出,却俘虏了无数人。现在的你还依然浪费着你的潜能吗?如果当下你再拿“我没天赋”做借口得过且过,会不会觉得嘴软呢?知道自己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掌握自己的命运,激发潜能使人生充满各种可能性,你是不是对自己又有了巨大的信心呢?一方面说“人的潜能无限”一方面又被天才论绑架,这样的自相矛盾,我想画下休止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被我们的天赋耽误的潜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wx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