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牛羊产业要从技术探索向管理思考方向转型

牛羊产业要从技术探索向管理思考方向转型

作者: 波杜农牧极力简化牛羊养殖 | 来源:发表于2019-04-27 21:29 被阅读0次

    近一段时间以来,与业内多位企业家交流,思想碰撞,收益颇丰,业内多位大咖对行业的思考令我钦佩,我感觉这些思考越深入,牛羊产业的未来越清晰,慢慢有了很多有价值的共识,我感觉这些共识对行业的发展有意义,有必要与大家分享,在此发表,希望抛砖引玉,期望大家参与思考。

    我们强烈感觉到牛羊业的发展要从技术探索向管理思考方向转型,众所周知反刍动物的技术领域相对于单胃动物要落后很多年,这些年来,技术的普及以及更新速度很快,也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进步,大家期望通过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养殖的效益是很正常的思路,但是技术的进步是有限度的,当应用技术进步踌躇不前的情况下,一些行业先知在思考牛羊产业的效益提高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我学习到的主要内容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肉羊产业要健康发展,要有企业化经营思维,要有适应牛羊产业的产业化组织,组织的形式和运行机制以及组织内的各项经营管理指标的设定会极大地影响产业效率的发挥。

    一、企业化经营思维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养殖也是经济活动,一定是要以创造效益为目的,要去研究如何创造效益,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把牛羊养活养大就一定有效益,要严格区分喂羊(牛)与养羊(牛)的区别,喂羊(牛)只是把羊(牛)喂饱、养活,养羊(牛)是经济活动,要考虑投入与产出。

    如果一个养殖场每天只是看着有成圈成圈的羊(牛)还活着,看着报表的存栏数据而沾沾自喜,而不去分析投入产出比,这样的羊场牛场想要实现盈利那是很不靠谱的。有些养殖场甚至很少去思考如何通过提高生产水平来提高效益,而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争取政府的项目资金、政策补贴等,这样的场走到最后破产倒闭也在情理之中。这些钱来得容易,去得也会快。当前极端机会行情下养殖场破产绝对暴露了内部缺乏基本的经营管理。

    二、产业化组织

    任何行业都有行业分工,牛羊产业中,广大养殖户处于弱势,要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需要一定的产业化组织,生猪和家禽业上,温氏的组织方式是非常成功有效的,主要的组织方式就是公司从事畜禽繁殖,农户加盟专业育肥,公司回收商品畜禽。这个模式从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公司承担技术要求高的部分,农户承担用工投入较大、场地要求较多的部分,公司负责回收商品畜禽保障了农户利益的均衡。

    这种模式当前用在牛羊上是有问题的,牛羊的繁殖效率比较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强烈的责任心,而育肥随着颗粒饲料的诞生和应用,规模化养殖变得简单方便,只需要有适当的资金就可以做大。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把繁殖母羊母牛的工作分散到农户去做,公司把需要资金较多、需要人工较少的育肥的工作留给自己做,这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当然也有人坚持要完全照搬温氏的模式,结果并不美妙,而一些采用放母收羔、放母收犊的公司慢慢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这一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牛羊产业化组织1.0版。

    不过,这一模式也一定会随着规模化繁殖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毕竟牛羊繁殖的技术和管理要求更高,管理水平高产生的效益更高。这一领域随着技术的成熟,也会向猪鸡目前的模式靠拢。

    早些年牛羊的育肥缺乏技术,育肥的成活率、生长速度等都很低,育肥的利润很低甚至亏损,而繁殖大量靠放牧低成本运行,效益相对稳定。因此很多地区羔羊或架子牛比成品羊成品牛低,这才出了这几年掌握技术的规模育肥公司和个人抓住机遇,猛赚了一把。

    有了育肥颗粒饲料以后,育肥成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已经可以交给养殖户去了,规模繁殖慢慢会向有技术有实力的公司集中,最终出现公司繁殖、农户育肥的组织模式。我们可以称这个为牛羊产业化组织2.0版。这个趋势的形成还要一定时间,这个时间长短决定于规模繁殖技术的发展速度。个人估计产业化组织版本升级,羊得有5-10年,牛需要多少年目前还看不清楚。

    三、用养猪的理念来养牛羊

    我们目前选择了放母收羔的公司加农户产业组织模式,要让这个模式能够发展起来,要有合适的技术体系,通过技术的应用获得较好的生产指标,较好的生产指标可以让养殖户实现利润,如何让养殖户实现利润,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就是必须用养猪的思维来经营肉羊产业。

    这个概念非常宽泛,什么样的模式才是猪业的思维?

    我们提出来这样几点思路:

    1

    追求类似于猪的PSY(每头母猪每年收获的成活断奶仔猪数,Pigs weaned /Sow/Year)

    2

    追求较高的断奶体重

    3

    追求羔羊犊牛的生长速度

    就我们刚才提到的这几点,让我们来详细分解一下:

    1

    繁育率直接关系饲养效益

    繁育率在猪上用PSY来表示,羊上可缩写为LEY(每只母羊每年收获的成活羔羊数,Lamps/Ewe/Year),牛上可缩写为CCY(每头母牛每年收获的成活犊牛数,Cattles/Cow/Year) ,PSY已经能够达到25、30甚至更高,LEY能不能做到3-3.5,甚至4?(已经有规模场能做到3.7)CCY能不能做到0.7-0.8?这一指标与繁殖周期(或曰胎间距)和羔羊犊牛成活率有密切关系。计算公式为(365天/平均繁殖周期天数)*平均每胎产羔(犊)数*羔羊(犊牛)成活率。

    缩短胎间距,猪上最广泛使用的是仔猪早补料、早断奶(21天断奶),母猪早发情早配种(断奶后一周配种率90%以上)的方法,牛羊上完全可以做到早补料、早断奶,生产上奶牛的公犊在出生三天,吃过初乳后就完全人工饲养,也能养活。核心的问题是羔羊犊牛的营养供给和所供给饲料的可易消化性,解决了这个问题,羊做到30天、牛45天断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提早断奶可以防止母羊母牛哺乳期掉膘而影响返情,羔羊犊牛越早接触植物性饲料越不会因为母畜奶水不足引起的僵羊僵牛。

    除了早断奶之外,牛羊是可以在哺乳期发情排卵的,利用这一特性,在哺乳期计算好发情期前后把公畜放进去,可以实现早配种的目标。这个方法也需要营养的配合,母羊哺乳期饲料中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等营养对牛羊的发情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每胎产羔(犊)数与品种特性有关,在特定区域适应较长时间的当地品种往往具有较好的繁殖性能,追求过早配种也会影响每胎产羔数,饲料营养也会影响受精卵着床,配种后的几天内营养极度匮乏会提高着床率。多胎性也不是越高越好,太多胎儿会增加母羊妊娠负担,引起妊娠毒血症,酮病的发生率增加,不仅不能增加羔羊,还有可能导致母羊淘汰。牛基本是单胎,双胞胎极少,除非人为激素干预,多胞胎犊牛的个体一般较弱,牛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缩短胎间距上。

    提高羔羊和犊牛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首先是母畜的营养全面,保证胎儿先天的健康;其次是母畜的奶水是否充足尤其是初乳是否喂过;第三是人工补料的质量好坏;第四是相应的疫苗按时接种,人为原因、机械原因引起的死亡那是管理的问题,不是技术管理范畴。

    2

    断奶体重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生猪生产上过去强调初生重,现在追求较高的产仔数和较大的断奶重。当然初生重高,断奶体重也会越高,但是追求初生重,产仔数肯定受到影响。从猪场经营的角度,当然是产仔数更为重要,这一点在牛羊经营上更有实践意义。

    猪饲养上总结到早期生长速度好则后期生长速度也会好的规律,达到30公斤体重的日龄乘以2=达到100kg体重的日龄。如果70日龄能够达到30kg,则140日龄猪就能长到100kg,而要及早达到30kg体重的目标,断奶体重是一个关键的指标。

    这一规律提示我们,猪早期营养在猪场经营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我们推荐的绵羊的断奶体重是15kg,越早达到15kg,羊场的各项经营数据都会很好,假如能做到45日龄达到15kg,这需要母羊的营养、羔羊的营养、管理上通风保温等多重因素叠加才能达到,做到这个标准,那么135天羊就可以达到50kg体重。

    我们总结绵羊公羔的大致生长规律是达到15kg体重的日龄乘以3=达到50kg体重的日龄。

    3

    羔羊犊牛生长速度决定造肉成本

    为什么快速生长这么重要?我们去年讨论牛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过相关的观点,早期快速生长可以让动物赶在性成熟之前养成,动物一旦性成熟,积累脂肪的能力加强,积累脂肪一是要消耗较多的饲料,增重成本提高,二是积累的脂肪不受消费者欢迎,尤其牛羊脂肪几无食用价值。

    上文提到公羔135日龄达到50kg,这个时候上市的成本自然是最低的。当然如果因为当前行情很好,再多养一两个月,也是会增加利润的。

    这里说的是公羔,为什么不说母羔呢,大家一直认为母羔生长慢,其实是个误解,在100日龄前公母生长的差异是不大的,大概在1.5-2.5kg差异,母羊性成熟在4-5月龄,公羊性成熟在5-6月龄,性成熟以后生长慢,饲料消耗还大,所以同样养到150日龄差异就有7-10kg的差异,甚至更大,这就更加体现加速早期生长的重要性,我们要使养殖企业实现盈利,最终的根本是造肉成本要低,虽然目前羔羊价格较高,一羔难求,对繁殖场来讲卖羔羊盈利不少,但从整个产业来讲,要实现产业盈利,一定是要降低造肉成本,早期生长速度对全程造肉成本有决定性影响。

    我们期望羔羊在150日龄、犊牛在12-14月龄达到上市体重。这些想法,其实就是生猪业已经普遍采用并产生巨大效益的做法,牛羊产业要发展必须学习生猪和家禽业成功的经验,用养猪的理念来管理和经营牛羊,才能少走弯路。

    四、人员管理要做到操作简单、考核简单、激励为主

    养殖也是企业,既然是企业,就涉及到人员的管理,养殖企业对人员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责任心,其次是技术水平。

    从责任心的角度,一定是为自己做事责任心最高,没有相应的机制,要让员工把工作当自己的事情来做只能是理想,很难实现,所以要化小核算单位,要有相应的机制来保证。工业企业的人员管理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岗位分工,分工协作才会出效率 ,效率越高,效益才高。

    养殖业既然要上规模,也必须要有岗位分工,羊群要严格分阶段分群。比如繁殖羊舍分围产舍、哺乳舍、配种舍、妊娠舍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管理要求与考核指标简单明了,所有工段考核必须以奖励为主,比如成活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奖励多少,妊娠周期缩短一天,奖励多少,测算好了大胆奖励,饲养员获奖越多,公司效益自然越多。如果发现不负责任的行为必须解聘,决不可给予处罚以观后效,只要有处罚,一定就是更大的损失。

    五、信息化是养殖企业的管理基础,也是最高境界

    我们说了这么多内容,都是着眼养殖的效益,但是作为一个养殖企业,特别是规模养殖场, 如何发现管理不足,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如何判断技术措施是否有效,如何考核员工……,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通过数据来统计分析,但是真正能拿得出可靠数据的养殖场少之又少,很多场长、老板嘴里的数据基本都是“应该在…”、“差不多…”、“可能有…”,缺乏严格的信息化数据是整个肉牛肉羊养殖业的普遍现象,很多人不明白信息化带来的巨大效益,认为信息化浪费人力、浪费物力,却不知信息化以后可以掌握很多有用的数据,可以分析管理的短板,可以找到管理改进的抓手。

    完整的信息化应该包括能繁母畜信息、种公畜信息、后备畜信息、产羔(犊)记录、配种记录、死淘记录、上耳标记录、药品出入库记录、消毒免疫记录、财务记录、销售记录等,有了这些信息,要配合电脑处理技术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生产性能的统计、员工工作业绩的统计、饲料转化效率的统计、优秀个体的选留……,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决策,这才能发挥信息化的效益,否则信息化只是个摆设那就没有多少意义,那真是浪费人力物力。

    这些近期思考和讨论的内容,对整个行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希望我们的讨论能够引起业内同行的注意,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牛羊产业要从技术探索向管理思考方向转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yl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