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很多人来说,“拥有更多时间”是生活最大愿望,如果没有从事情的轻重缓急上下手,就算一天有48小时,自己仍然会处于时间不够用的困境中。
真正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先做最重要的事,避免老把重要工作拖到最后处理,落得每天救火。
几乎每个人都看过时间矩阵。垂直轴为重要与不重要,水平轴为紧迫与不紧迫,所以我们可以画出四个象限。
很多人会认为,最重要也最紧迫的事情最先做(第一象限),最不重要也最不紧迫的事情最后做(第四象限),中间的时间就分配给第二、三象限。
这乍听之下很合理,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认为,高效能人士几乎不会把时间花在第三、四象限上,因为这两个象限无论是否紧迫,它们都是不重要的事。
高效能人士会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第一、二象限。
而第二象限比第一象限更重要,为什么呢?因为第一象限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短期内紧迫的,例如你接了一个专案,这个专案很重要,所以必须赶快完成。
而第二象限属于短期内不紧迫的,例如拓展人际关系,自我学习成长...等等。
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时间花在第二象限,然后想办法降低第一象限的时间分配。
成功学大师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指出,传统的时间管理,注重进度、危机优先,却让人从此陷入与时间赛跑的恶性循环中,追求更快、更卖力、更有效,做更多事的“急迫性偏执”,生活节奏完全取决于事情的紧急程度,忽略了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
柯维以“时钟”与“罗盘”做为比喻,提醒所有人,一味地提高做事的效率,并不表示就能作时间的主人(时钟),只有找到正确的方向,探索真心所愿,才能创造均衡、圆满的人生(罗盘)。因此,真正重要的是,你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做这些事?而不在于完成这件事情的速度有多快。
柯维强调,重要的事情就好比大石头,而小石子、沙和水就像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果我们能事先知道大石头在哪里,并先摆放进罐子中,不但可以放非常多的大石头,而且可以在缝隙中填入更多的小石子、沙和水。
无论放进多少东西,先把大石头放进去才是最重要的事,这就是柯维在“急迫/重要”4象限中,所提出的“要事第一”(first things first)的重要观念,只有将“重要/不急迫”的事优先处理,才能重新取回时间的掌控权。
在分辨出重要的事情后,接着便可将重要的事情优先放进周行事历中,然后再安排其他事项。
柯维强调,安排周行事历时可采用“30/10法则”,以每周花30分钟的时间,先将重要的事情填入行事历中,再安排其他次要的事项,并且每天花10分钟时间,安排隔天的重要事情。
如此一来,就算突发事件发生时,也可依照内心的罗盘,决定时间与精力该如何安排最恰当。
我是Joey,目前拥有自己的社群、简书,喜马拉雅电台,也朝着自媒体人的方向迈进,最终能成为一个信息企业家。
阅读的目的,就是不断提升大脑的认知,透过每天一则知识短文,将我所看到、阅读吸收的知识,推播给大家,替大家进行认知迭代,就好像补充高浓缩的“知识维他命”,为你带来满满的能量,期望透过有料输出,能结识更多三观一致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