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通过这些数据有个商品的衡量概念,但这些好评差评是通过什么衡定的呢?我找了畅销冠军《解忧杂货铺》这本书来看,这本书应该属于容易读有意思受众群也广的书,结果如下:
第一种:评价的根本不是商品本身,是物流。
“配送物流超快。包装精美。”五星。比较常见。
“包装散了,书折了角,盒子都摔坏了。”这种情况打三四星的居多,还有一言不合就一星的。其实这么多书放在库里有些小瑕疵太正常,如果没有严重到影响阅读,还是互相体谅吧。人的心情真的那么容易被破坏么。
“这个快递员素质高。”哦。
第二种:评价的确实是商品,竟然说不出哪里不对。
“质量很好,物美价廉,赞不绝口,性价比高。” 这种评论挺多,把买书当消费的观念很普遍,但友情提示,若是拿来当摆件的话一书柜畅销书会显得品味很Low。不知道性价比这个词的性指的是什么,其实是个新书的性价比都高,但是是消耗品,不适合投资,到手就跌。客官可还回来找奴家?
“正版。印刷字迹清晰,纸质很好。”还有生活经验比较丰富的侦探型评价,“书肯定是盗版,之前买的新书都有淡淡的墨香味,这一本打开却是浓重的机油味。”
“朋友介绍买的,拿在手里很有质感。”
“东西不错,封皮大气,不知道是否耐用。”
Excuse me???
第三种:简单泛泛的评价。
这一种是众多评论里比较走心的了。大多是我读哭了,故事很暖,十分好看,思想的享受之类的。不过即使是这样的评论淘宝京东也不多。
所以你看到的所有好评差评组成大多都是这样的,还没算一些不知所云的,跑串场子的,强行评价的。这些商品评论根本没有衡量价值。之前我也没太在意。但是最近我去美亚上面看《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十分偏激的评论也有,但一定都与书的本身内容相关,并对购买造成一定影响。写到这里忽然想通《S.》这一类的游戏书为什么卖的这么好,毕竟纸质好,印刷清,封皮美观有质感,古朴大气,独具匠心,实在是性价比极高的艺术品。
其实现在怪现象多,各行各业都多。但科学文化还是在进步,各行各业都是。最近建筑行业冷淡的很,淘汰很多,但也已经开始向高质量设计行进。昨天看了一篇文章,一位年轻的建筑设计师说很多来找他的业主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他们只是希望为他匮乏的精神做一件华丽的外套。很多有阅读欲望的人,一开始也只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在那件外套,而在于当他披上这件外套又以为自己是什么人,是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自己还是其他人的眼睛看。
用建筑来显得自己不俗需要花很多钱,但是通过书可能会容易一些。如果一个人跟风给自己带来收获,拥有了自由意志,甚至能喜欢上阅读这事,那这些浮躁的风潮也会是好事。从中收获的人总会有的。
这几年实体书热潮一波接着一波,每天都有人问喜欢纸质书喜欢电子书,仿佛纸质书就高人一等。大部分很酷的文艺青年现在已经转战到这个论点:在特定时空能得到便利的都是好的。没地方放书就读电子书,出行电子书又轻薄又方便,躺在床上还不砸脸。所以怎么舒服怎么来就好。
结果又有人说读书不舒服,读书让我感到孤独。读书的确是很私人的事儿,无论用什么语言它都很难与人共享。孤独,可以说是文学永远用不尽的素材,毕竟他和一切本质太贴近了。我想一个人如果在临死之前才感到孤独,要么是他一生幸福平顺,要么是他浮浅的可怕,只有死前才意识到只能自己去死。
我很排斥把享受孤独当成优越感,把一个人做事当成成长一大步的人。这么大的人,又不是第一次上街打酱油。人生孤独是常态,这体现在人的精神层面,但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状态永远是最糟糕的状态。接受孤独的第一件事,就是忘掉孤独这件事。
阅读给不了人想要的那么多。它不会直接转化成物质收益,甚至在精神境界上的作用也未必见效。如果觉得好玩儿就做下去,乏了不做也没什么。这只是一件因人而异的、有意思的事儿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