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教育不是你所认为的教育。
旅途见闻之教育(车厢)倏忽之间,一个春节就在眨眼间就完了,初七早上就匆匆收拾了行囊离开了家,赶去上班。
今天坐在卧铺车厢,比春节回家坐的硬座宽松了一大截,也有了些闲心思听着隔壁的两对母子谈话,以及看着一对睡在我上铺的母女的行为。
对现今的教育也有了一些感想。
由睡在我上铺的母女开始说起,这一对母女不太和旁边的人说话,典型的现代中国高层住宅形成的特征,或许这样说不怎么准确,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判断,根据她们少量的母女之间的对话以及行为判断的,其中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唉纯粹的依据我个人的经历而已。有些脱题了。
回过头来说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件。这对母女睡在上铺,女孩在母亲的指导下自行爬到了上铺,小女孩一米左右的身高是可以的。大概过了半小时的时间,小女孩要下来,叫来了母亲,想让母亲抱她下来,小女孩说她不会下去,母亲又说按照你爬上去的样子爬下来,小女孩还是有些不情愿,母亲随后说到:‘你要么自己爬下来,要么就呆在上边。’。随即小女孩小心翼翼的按照爬上去的样子爬了下来,整个过程中,小女孩的母亲一直伸出手来在下边保护着,当然也没有直接接触小女孩。
可能小女孩的母亲的行为在某些人的眼里看来就是不爱孩子,中国好多父母在上边的这种情况下往往会自己去把孩子抱下来,而不是去让孩子自己下来。可以想像的到,如果小女孩的母亲不是让小女孩自己下来,而是将小女孩抱下来,那么再后来的的时间里,只要小女孩需要下来,都会让她的母亲把她抱下来,会形成一种依靠。小女孩母亲的行为的结果是再后来的时间中,小女孩一直都是在自己自行爬上爬下。
除了这一层之外,还有就是小女孩母亲给小女孩说的话,让她自己选择是自己爬下来还是自己待在上边。曾经看过一本书中讲到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有主见,其中就有这么一个相似的例子,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复刻吧,不知道那位母亲是不是也看过那本书。但是我估计应该不是,因为她的整个行为过程没有一丝的造作迟疑,完全是那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应该是一种早就有了的意识。
我感觉很高兴,自己看的书和现实的某些东西相互印证了,有一种收获的感觉。
再说隔壁的两对母子,年龄都不是很大,两个小孩子大一点的上五年级,小一点的上一年级。让我开始注意到他们是因为那个较大的孩子和较小孩子的母亲的对话。
已经记不太清楚具体的对话了,只能在这里简单的叙述下大概意思。
较大的小男孩A和那位较小孩子母亲B谈论游乐场的问题,在争论那个游乐场好玩。这时候A说他曾经去过一个地方玩耍,让B猜这个地方是哪里,B无从下手就让A给出一些线索来猜。A说:‘有三个线索,让我来给你细细道来我的故事,线索一,我下午坐高铁晚上九点中到’,之外还说了一大堆东西,但是并没有提供什么有效的线索,B给A说:A他没有提供有效的线索,让A再提供些线索让她猜。A:‘旁边有一个租界’,B很诧异我也很奇怪,现在怎么还有租界,按照我的猜测那大概就是香港澳门了,毕竟以前是租界,但是我自己不太相信这给答案,在这趟车上的人都是去山东,坐高铁到香港不太可能。B的回答我是猜的港澳,此时A说到他没有港澳通行证,我震惊了,我都是上大学后才了解这些东西的,原谅我的无知。A又说线索三:‘穿越了一天大江,在上海的某个地方。’我笑了,他说漏嘴了,B也就立马说出了答案。
整个过程叙述的不是很好,这也不是我想表达的重点。让我惊讶的是,A在说话的时候非常有条理,说起话来老气横秋的,什么细细道来了,什么听我给你讲讲我的故事之类的话,更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人之前是不认识的。放在我这里,我肯定做不到,在我那么大的时候。
这是非常让我惊讶的事情,现在的小孩子这么厉害。接下来要说的还是这两对母子的事情,接下来的时间两对母子熟络了,聊起了育儿经,山东教育和陕西教育的优劣。其中A的母亲讲到了春秋五霸这一段的历史,讲到当时有一个人割腿上的肉给人吃,我自己对这段历史不了解也不知道是谁,我也没有深究这个问题,但是B竟然用手机去查这个问题了,最后说出答案是晋文公,希望我没有记错。
那段故事我没记住,但是我记住的是现代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种态度,看到的是现代父母对教育的看中,并不像我上学是的样子,父母都是农民什么建议帮助也给不了,全凭自己的努力。
在公司里我们部门有两个妈妈,孩子都差不多十岁大,每天都会在办公室讨论孩子得教育问题。看的出来现在的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好多人在宣称上学无用论,拿着少数没有受过完整教育的成功人士来证明着上学无用。
我不知道上学到底有没有用,我只知道我学会了不去乱扔垃圾;我只知道我学会了修理我家坏了的电饼铛;我只知道我在火车上会去帮助一些人帮他们将行李放上行李架;我只知道我会在别人给我帮助后诚恳的说一声谢谢;我只知道我会在过马路的时候等红绿灯。
教育的作用从来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的作用从来不是为了挣钱的,挣钱只是教育带来的一种附加产物,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教化。
旅途见闻之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