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带儿子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一顿饭下来,儿子用了一堆面巾纸,虽然朋友们没有说什么,但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内心有个声音在说“这孩子也太不知道节省啦,真浪费。”我转念一想,也许是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我不能一上来就用道德评判他,所以忍住没有说那句话。
后来在生活中观察了下,孩子吃饭用纸的确是很多。非常热爱环境的爸爸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内心有些受不了,决心帮助孩子。
于是,在一次吃饭后,我对儿子说“哇,你的嘴巴擦得好干净,妈妈看到你用了六七张纸把小嘴巴擦得这么干净。”
儿子听了好高兴,还把嘴巴撅起来给我看。
我继续说到,“我们能不能想想有什么办法,用最少的纸把嘴巴擦得这么干净呢?或者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减少用纸吗?”
儿子说“当然啦,纸都是用木头造的,用的纸越多就需要砍木头越多,就像光头强一样。”
接下来,在引导下儿子和我一起想出了一个办法,拿一张纸擦过嘴巴后叠起来,放在桌子上继续使用。这次讨论之后,有一次吃饭时儿子还真有点意识到了,擦过嘴巴的纸没扔掉,折叠一下放在碗边继续使用。期间看到孩子的努力给予了几次肯定,现在孩子吃饭基本一两张纸就能把嘴巴擦干净啦。
这次的经历让我体会到:直接命令或者告诉孩子做什么,不如用问题启发孩子去思考,问题激发的是孩子的主动性,而命令和告诉会让孩子感受到不舒服,回应上也会显得被动。
亲子互动中,提问的机会有很多。有了成功的体验后,我越来越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和儿子互动。
当儿子说“妈妈,我要把谁谁谁揍一顿。”我问他“你看起来很愤怒,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如此愤怒啊?”
当儿子说“妈妈,我今天计划很失败。”我问他“这让你感到很沮丧吧?你读了拼音,写了数字,玩了玩具,只是没有时间读故事啦,那你想想看明天怎么样安排才能有时间读故事呢?”
当儿子一遍遍弯腰,我问他“你觉得妈妈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醒你,既能帮助你又能让你容易接受?”
亲子之间如此,夫妻之间亦如此。少一些命令,告诉与提醒,多问问对方有什么想法,如何看待某个问题,有什么建议。
当然,无论认同什么理念或者技能,都需要实践起来,行动会给我们反馈,边实践边调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