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换位思考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聊天时总是说:"你经历过的事我也经历过,我能理解你",唯有一个群体是我们不能感同身受,那就是老年人。我很想去体会年老时对生命的看法,去评判一生的功过是非,去回忆岁月中曾经出现过的欢笑和泪水,但这无法实现,我无法打破时空的法则去感受他们的感受。
其实人不能感觉到自己在慢慢的变老,我们总是以为自己还是三年或者五年前的样子,感觉天天在镜子中看见的那个人一直都没有变化,直到有一天无意中看到三年前的照片,才发现现在的自己身材臃肿,面容憔悴,跟照片上的完全判若两人,于是开始感概时光流逝,岁月不饶人。可放下照片转身时,路过一面镜子,仔细看了看里面的人,也没有变化嘛,还是那么青春四射,还是那么嬉皮笑脸,强大的自我暗示让我们把消磨时光当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还以为自己是一头可以上天追逐云彩的牛,总是可以横冲直撞精力旺盛,直到不经意间肌肉拉伤,才意识到身体已经老了。
毛姆晚年在《作家笔记》中写道:生命的尽头就像在黄昏时候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到光线渐暗,直到他们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才发现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没有意义。写得多么生动啊, 每个人都曾错过一些在当时让人手足无措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的一些事,错过了列车可以买下一列的车票,错过了约会可以再约,而他们,错过的是整个人生,没有丝毫弥补的机会,这种感受,也许只有等我们也错过整个人生,站在生命尽头才能体会。
以前经常会看见一些老人推着婴儿车在街上散步,当时没觉得,现在看见这场景总觉得很奇妙。生命是一场与时间的交易,任何东西都需要时间成本,在交易结束时,得到了什么?老人在用时间去换取物质的时候,大部分所得还都通过代际效应传给了后代,而如今,能用来做交易的资本基本没了,他们从"时间富人"变成了"时间乞丐",望着婴儿车里的新生命,他们是什么样的情感?是唏嘘,还是感慨?是心生羡慕,还是寄托情感?
生命的大戏终究会落幕,有的人刚刚上场,有的人却暗暗离场,不管是否愿意,不管带着多少不甘与悔恨,大幕一拉,人生之路就宣告结束。下场的时候,可以向同行的人挥手告别,感谢他们参演你的戏剧,也要感谢这个世界,没有让你演得特别可悲。
人到老年对死亡是怎么看的?一些老人总是把死亡挂在嘴边,总说不就是一死嘛,有什么好怕的。可死亡真正到来的那一刻,分明可以看到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在弥留之际眼神中对这花花世界的留恋,哪怕是多看一眼前的亲友,多吸一口世间的空气以及多感受一刻生命的温度,他们是害怕的,却又无能为力。
这个时代的老人大部分是悲哀的,出生时忙于生计,劳苦一生熬得云开雾散,晚年物质生活有所好转,却陡然发现被时代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当初为了家庭疲于奔命,回想年轻时的梦想也只是赚钱养家,如今坐在葡萄藤架下,感慨现代生活条件的转变,他们在晚年生活中对各种活动极其认真,做起来就像是在向人们宣示他们对生活认真的态度,某样东西所剩不多时,人们自然会对它倍感珍惜,时间也一样。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怎样安排自己所剩无几的时间,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不会上网,看一天的电视也累,忙了一辈子突然闲下来是挺让人无所适从的,有时会心疼他们什么都不懂,但也庆幸他们什么都不懂,要不孤独比孤单更可怕。
但我挺佩服他们的。凡事都有一定的代价,社会的发展总是会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成全另一部分人的生活,而他们,就是为建设新中国奋斗了一生的那一代人。不管怎样,我都希望,他们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