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妈祖
琉球妈祖,乃中华妈祖文化的组成部分。天妃灵应事迹,伴随明清时期册封琉球的整个过程,册封使笔下的天妃慈悲灵验,为册封旅途保驾护航,为两国臣民降福保宁。这些《使录》,富于充沛的感情与文学的张力,今人认为虚无缥缈的鬼神之事,在古代文人眼中却是真实而神圣的。册封途中的天妃灵应事迹,转述于中琉两国的文人别集、官修史传、方志等文献中,为妈祖信仰的传播与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
琉球文献《指南广义》中的天妃祭祀仪轨,与中国使臣记录相对应,妈祖在琉球文人笔下,同样熠熠生辉。随着琉球文学在清中后期达到鼎盛阶段,琉球诗人多以诗歌为载体歌颂天妃信仰,如贡使蔡大鼎于咸丰十一年(1861)所作《恭逢天上圣母下天口占》:“黎明洒扫贡舟中,日暮恭迎自碧穹。尊敬神祇蒙庇渥,平安往复喜无穷。”此诗所记当为琉球贡使在贡舟上所行的“接神”仪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07124/77a441bc032d6a1c.png)
琉球人对天妃祭祀仪轨,表现出敬畏之心和浓厚兴趣。琉球名儒程顺则在其《指南广义》一书中,撰写《天妃灵应纪略》长文,还辑录《请天妃安享祝文》,《请天妃登舟祝文》、《请天妃入庙祝文》、《天妃诞辰及节序祝文》等祭祀仪式用文。九重入贡沾恩早,千里宁亲报德勤。可以认为,当时琉球人的天妃信仰及相关祭祀仪轨,与中国本土相比亦不遑多让。
《指南广义》是一部专门的航海书籍,在琉球地理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如闻花贡今成例,独未时情也自贤。《天妃灵应纪略》与赵翼《陔余丛考·天妃》相似,但更为详细且富于文学性,赵翼出于对宗教民俗的兴趣钩沉稽考,还原了天妃信仰的起源与发展。琉球来贡日,四海太平年。程顺则作为琉球的妈祖信徒,则多了一份个人感情色彩。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07124/45a2c44eb2cda1bf.png)
琉球举国信仰天妃,且天妃又是册封仪式中最为尊崇的神祇,故而《天妃灵异纪略》对天妃信仰之本事、历代册封、灵应事迹等记载,无不细致深入,可视为琉球文献中对天妃信仰最为翔实的考述。四海同文日,琉球入贡秋。此外,《请天妃安享祝文》等文,则是一种固定格式的祭祀公文,将其连缀而观,可以还原朝贡仪轨中的妈祖祭祀完整过程。
如“进贡”所用之文:维康熙(几十)年,岁次(干支),(某)月朔越有(某)日(干支)。琉球国中山王府耳目官(姓名)正议大夫(姓名)敬率僚属,敢昭告于宣封弘仁普济护国庇民明著天妃圣母曰:神秉正气,得坤之贞。湄洲诞降,山川钟灵。泽及红海,舟楫无惊。历膺封典,福国佑民。兹当进贡,将次至闽。请享安位,十日启行。陈词荐酒,来格来歆。尚飨!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07124/45203c9daa5012dc.jpg)
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琉球入贡要祭妈祖,接贡亦然。又,接贡所用之文曰:维康熙年、月、日。琉球国中山王府都通事(姓名)等,敢昭告于宣封弘仁普济护国庇民明著天妃圣母曰:神秉正气,得坤之贞。湄洲诞降,山川钟灵。泽及红海,舟楫无惊。历膺封典,福国佑民。兹当接贡,将次至闽。请享安位,十日启行。陈词荐酒,来格来歆。尚飨!
随着中琉之间的朝贡贸易日益繁荣,琉球入华贡使的名目也日趋增多,其中有名目可考者就有11种之多。进贡使主要职责是进贡方物,一般规定“两年一贡”,亦称“常贡”或“正贡”、“例贡”,通常由耳目官、都通事领队充当。接贡使则负责赴福州接回进京朝贡人员,多由“都通事”之职充任,进贡与接贡之时都要宣读《请天妃安享祝文》,行文大同小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