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妈妈的性格特点、行为处事,人生态度,在她们孩子身上都能够看出她们的影子。
(四)溺爱型妈妈
养出“公主病”女儿
朱璐曦,自己本来就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公主妈妈(因为在她的生活中,只有当公主的体验,所以觉得当公主就是生活的全部),更是立志要把女儿当“公主”一样养,给女儿起名伊莎贝尔。
结婚前,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她,婚后依然十指不沾阳春水,让自己当公主,习惯依附于老公(人的角色变化了,思想和行为也要跟着变化,但她没有)。
在孩子参加学校的手工比赛时,为了省事,璐曦直接让阿姨拆了自己最新买的手工娃娃,装作是女儿的作品交了上去。
谁曾想,这个娃娃却没人选,被评为了最后一名,伊莎贝尔当场对妈妈甩脸子:
“都怪你!都怪你!”
无论璐曦怎么安慰,她一直在耍公主脾气,不顾妈妈和在场人的感受:
“我不要!我就是不想当最后一名!”
直到同学给了她一票,代替她当了最后一名她才开心起来。这样的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她的人际关系也是最容易起冲突。
老师让她组织大家排练,她却全程以自我为中心,一会让同学当她的女仆为她梳头,一会让同学当她的坐骑。
滑冰课上,仅仅是因为小伙伴不愿承认她是公主,她就把人推倒在地,导致别人出血受伤还拒不愿道歉。
心理专家柏燕谊曾讲过父母溺爱的危害:
“溺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废物(因为他永远有求必应,根本无需自己动手和努力)。她会觉得自己永远有退路,永远不需要成长,不成长就没有价值。”
溺爱之下的孩子,他们习惯了有求必应,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很难管理自己的情绪,自私任性,也很容易在人际和社会中受挫。
父母总以为替孩子遮风挡雨就是无私的爱,但人生路漫漫,孩子终究是要一个人面对生活的苦难。
把孩子养成温室里的花,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危险的事。一旦孩子步入社会,在现实疾风暴雨的摧残下,他就只有受伤的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