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今天又给小朋友身上画了,这次是二人起了争执,以笔代剑,互相厮杀。老师问:
“仝慕陶,你上次给小朋友身上画,妈妈是不是批评过你?”
“我妈妈说她不打我,打我没用,提醒一下就好了。”
……
早就听闻养个娃少活十年,以前我以为是忙碌劳累,其实忙碌劳累算啥呢。
我要是一个天然的妈妈就好了,似乎天然知道娃怎么管,嬉笑怒骂挥洒自如,从来没有内心冲突,从来不会自我怀疑。仿佛对孩子的一生都已经了然于心。可我偏偏眼高手低,心重手软,一副书呆子气,遇到问题特么先打开本子写一篇,写完了发现根本不解决问题。真的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每每疾言厉色过后,内心那个嚷嚷着要平等的小我,就会怀疑且伤心地看着大我。
接到爸爸电话:
“我听你妈说了……太过分了是要打的,男孩子被打,是跟吃饭一个序列的日常内容。你二叔小时候……”
“我小时候你是怎么管我的,这娃我都想扔了。”
“我就打过你三回,你还记得吧……”
我当然记得。3岁在樊尧村路口闹着要吃雪糕被踹了一脚;5岁偷了家里几块钱,被尺子狠狠打了手;初一数学考了20,被扇了脸。我对最后一次印象最深。当着挺多人,数学老师还边上笑嘻嘻地吃土豆片夹馍!那时本来就一肚子委屈——怎么好好的1234,到了初中就变成abcd了?什么鬼啊?更关键是,我爸自己高考数学也才37。我觉得别人不理解我就算了,你怎么能不理解呢?学渣互害吗?
虽然只是轻扇,至今想起来还是余痛阵阵。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想对儿子动手。动手了,痛快了,孩子在日后漫长的生活中,想起这一巴掌的时候,会想起什么?
不过也许重点不是打不打的,而是我觉得这一巴掌只是在撒气。因为他过后也并无意愿理解我当时的心情。像我学生说的,“如果能稍加体谅和安慰,孩子会原谅得更快”。
当然,过了快20年了,对爸爸也无所谓原不原谅。但面对孩子,我没办法不清晰审视自己的言行。我到底要怎么管教,才能无愧于一个生命。
老师建议,今天让两个娃回家后自己把裤子洗干净,洗完拍了发给她。借此体谅妈妈的辛苦,以后想乱画的时候也知道收手。
这个方法肯定是花了耐心才想出来的。不知道我以后能不能对每一个问题都保持耐心和智慧。我现在真的特别想喝酒。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0045/7b03bc47751898c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