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律:
《教父》这部电影里面有一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人已经存在几百万年了;而你没有存在几百万年;所以你不是人。
概念:同一律
“人已经存在几百万年了”,这里“人”,指的作为物种整体存在的“人类”;而“所以你不是人”,这里“人”,指的是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人体”。一句话里,两次用到“人”这个字,但指代的却不是同一个概念。说话的人,借助语言系统的缺陷,偷换了概念。
概念,有两个部分:内涵,和外延。比如,“产品”这个概念,它的“内涵”是人们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新物体。那“外延”呢?就是所有拥有这个内涵的物体:苹果做的手机,你太太做的饭等等。
那“商品”呢?商品,它的内涵是“用于交换的产品”。这个内涵,比产品的内涵更丰富了,随之带来的,就是外延的减少:你太太做的饭,就被排除出去了。
所以,从产品,到商品,到进口商品,到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内涵越来越多,外延越来越少。
运用:内涵和外延须保持同一
逻辑学家提出,我们在沟通时,必须遵守一个基本原则:同一律。也就是前后提及一个概念时,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同一。
公孙龙骑白马过函谷关。守卫说:人可以过关,马不行。公孙龙说:但我骑的是白马,不是马啊!守卫一脸茫然:白马不是马吗?公孙龙说:白马不是马。如果白马是马,那为什么还要有白马,和马这两个不同的名字呢?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不一样呢!请问,公孙龙有没有偷换概念?
其实公孙龙还是偷换概念了。他偷换的,是“是”这个概念。守卫说“白马是马”,这个“是”的内涵是“属于”,白马属于马。公孙龙说“白马不是马”,这个“是”的内涵是“等于”,白马不等于马。白马当然不等于马,但白马属于马这个种类。
逻辑思维强大的人,可以让沟通变得更有效。善意地反用逻辑,就是“幽默”;恶意地反用逻辑,就是“诡辩”。
再举个例子,说说“幽默”。
你的朋友对你说,“那么有钱的人,居然在路边吃麻辣烫”,你说:“不在路边吃,难倒去马路中间吃啊?”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幽默”?确实很幽默。但我们之所以觉得有些话“幽默”,恰恰是因为它违反了逻辑。这句话违反的还是“同一律”。但这次你偷换的,不是概念,而是论题。
你朋友的论题其实是:“有钱人不应该吃麻辣烫”。而你把论题“偷换”成了“吃麻辣烫应该在路边”。
不管是混淆概念,偷换概念,还是混淆论题,偷换论题,本质都是处于“思维不确定性”中的大脑,不断违反逻辑的“同一律”,而不自知。
小结:认识同一律
同一律是逻辑三大基本定律之一。它要求人们自觉地保持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判断(论题)的确定性。或者说,它要求人们的思维具有确定性。
混淆概念、偷换概念,混淆论题,偷换论题,会导致自己的思维一团浆糊;大家的讨论,鸡同鸭讲。
首先这篇文章,教父这部电影这句话,昨天晚上我在朋友圈也提到了这个概念。包括我跟师父也交流过类似的话题。人与人之间不在于你有多高的学历,看了多少本书,勤勤恳恳做了多少事情。而在于你是否真正的能够从事物的本质出发,火眼金睛,一眼看透你看到的东西。那当然,你需要很深厚的功底,经历很多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更多的商业概念。来支撑自己,而不是所谓的瞎扯淡。
比如今天的同一律。这个概念就比较经典。如果没有学过逻辑学,或者说没有看到这篇文章。当真的有人在问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你可能束手无策,哑口无言。明明知道是对方狡辩,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样就比较尴尬。等你学到这个知识点之后,你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对方,你偷换了概念。
今天的几个故事都还是蛮经典的。“白马非马”,“吃麻辣烫”,这样的话,有些时候可能能够处理公关危机,或者说,表达幽默。幽默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不单单是需要天赋,更需要学习。
当然还有,正是因为认知的不同。即使你的逻辑很强,但是当你遇到一个低层次的人,在与对方沟通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鸡同鸭讲。这样的话就比较吃力。那只有靠坚实的基本功,用实力证明告诉他到底是哪里出错了。是混淆了概念、偷换概念,混淆论题,偷换论题。让人感觉到你是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多总结,多思考,找到事物背后的底层规律。逻辑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把自己捋清楚才能把别人捋清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