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南北差异就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几乎在每个重要的节日里都不会离开对他的探讨。
从春节的饺子、汤圆,到端午的甜咸粽,再到中秋的苏广月饼,还有什么是你们谈论不到的?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华中地区的小孩,在还没读大学以前,对南北差异的感觉本来是没有这么明显的。
可是,自从舍友煮出海带绿豆甜汤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奔溃的!
毕竟在我们那,海带肯定适合排骨炖汤的,怎么样也不会和甜甜的绿豆扯上关系。
你想想,油腻腻的海带加上甜滋滋的绿豆煮成汤你是什么感受?(虽然她们也觉得海带炖排骨很恶心)
但喝了之后,就知道,是会被打脸的!不仅不难喝,而且会打破你对这两个食物固有的形象,达到两物合一的境界。
但是,既然这种迷惑行为既然存在,那必然会有人为此叫板。因此就出现了以下的种种迷惑大赏行为了......
吃个饭是有讲究的!
南方
北方
这是对食物最起码的尊重!
玉米究竟做错了什么?
北方
南方
这一口大葱真吓人!
这!是豆花?
感情深,就得一口闷!
是我说错了什么吗?
雪是你没下对地方吧?
指路?不存在噻!
没有地暖的世界里,我是一个坚强的宝宝!
蟑螂喂不大,给你看看这的飞行物!
但是你知道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差异吗?
其实,除了我们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以外,还跟各地的风俗习惯、气候、物种有关。
北方人的老规矩,菜放到饭上面,那就是“猫食”,是不能上桌的!在封建社会里,在饭桌上是不可以自己起身夹菜,给你一个干净的盘子,只能自己把要吃的菜夹到盘子上来吃。
虽然现在旧风俗早就已经改进了,但形式还在!因此,现在的的北方人大部分还是保留着盘子里放菜的习惯。再说,把菜夹到碗里,北方人够吃吗?
再说讨论热度最大的玉米。
南方人习惯饮食精致、小巧,以方便为主。而北方人则是以本奔放、实在为主。因此才会出现“颗粒玉米”。
其次,在说到几次登上微博热搜的南北供暖问题。关于南北供暖其实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要知道我们国家当时可是靠着“供暖大国”前苏联,安装集中供热系统的!但我国当年资源紧缺,只能先实行部分供暖,而当时城市的性质、地理位置和气候,成为了考核的重要标准。
当时采用了前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南方的同学们应该一眼就能看出这种评判方式的漏洞,评判冷暖有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四个因素。而对人体感受影响很大的湿度,没有考虑进去。
所以,南方的同学只好这么一年一年的冷了过来。
其实说了一大堆,并不是希望你完全能够去接受,甚至习惯这种差异。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为舒服的生活方式!
抱怨和迷惑都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所在。
但是,我更相信以我们国家的发展趋势和民族的融合程度,会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呢!
你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