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生的姨父去世,今天出殡,我跟着先生和他两个姐姐一起去悼念。
姨父一家是广州郊区本地人,他和阿姨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在附近,小女儿嫁到香港定居了。
姨父这些年身体一直不好,平时都是阿姨照顾,跑医院时大女儿会跑前跑后打点。
这些年也参加过好多次葬礼,广州人朴实低调全国公认,广州的葬礼同样简约不铺张。
流程一般前后两天时间,做一些仪式以及让亲朋好友来悼念。
以前也不是没有参加过葬礼,可却从没有这一次的冷清。
前来悼念的亲友很少,有一半是阿姨娘家人,第一次深深的体会到兄弟姐妹的重要,感觉有很多亲戚在这种时候就特显珍贵。
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话,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财富,不是房子,而是兄弟姐妹。
是啊,父母无法陪伴孩子一生,伴侣也不要一定能陪我们走一辈子,唯有手足才会更长久的陪伴。
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们那么多的独生子女,如今他们的父母正在老去,他们是多么的孤独和无助?
而我的孩子呢?我又是多么的不希望将来成为他的负累!
面对死亡,人的内心总难免脆弱,一个生命,一个肉身,瞬间就在这个人世间消失殆尽。
在殡仪馆,亲友们从最后瞻望遗容,再到遗体推进火炉,前后不过十分钟,亲友就要离开位置,紧接着是其他人。
时间短促得我回不过神来,有点难以置信,怎么会这么快?这么快就灰飞烟灭?
殡仪馆是可以花钱举办追悼会的,因为广州的殡葬仪式相对来说非常简约,很多人都不会在意这笔花费,让亲友最后怀念记住亲人的生前。
可是姨父的女儿并没有花这钱,导致整个流程下来不过十分钟,大家都措手不及。
今天在姨父家,还有另外一个感憾,他们住的地方就像蜗居,室内的布置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
他们不是没有房子啊!4幢分别五层高的楼房,由两个女儿来分别出租,自己却只住在非常窄小的空间生活。
舅舅嘘唏不已,我也难以释怀,我们努力赚钱不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活吗?做子女的压缩父母生活的费用,留那么多的钱干什么呢?
阿姨一辈子卑微的生活,侍候姨父,不敢过多的打扰女儿。忘不了年初聚会时,阿姨跟我唠叨日常,当时我脱口而口:姨父身体不好,还有你侍候,日后你老了就难了,阿姨当时抓着我的手,泪眼婆娑。
我想不是我说到了她的心里去了,而是她早已深有感触,才会忍不住泪流。
养老,难的不是刚退休,身体尚好时,难的是年迈体弱多病时。
不一定是子女不孝顺,子女有他的生活、工作、家庭,生活总会有各有各的不易。
这一生,生老病死,自己能否提前安排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