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

作者: 段靖 | 来源:发表于2021-04-12 00:17 被阅读0次

    什么是“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哈佛大学教授斯凯提出的个一著名概念:“如果你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如果你只关注某一种信息源,如果你只关注自己愉悦的东西,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梏桎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从而丧失全面看待物事的能力。”

    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的这间“信息茧房”会有多大?

    我们似乎很难对自己的思想(或思维模式)做出准确的判定。于是,大致就有了这么一个分野:

    1,明白认知是有边界的人,知道自己是个有限量,他们常会反省、怀疑和检讨自己,“我的观点果真就是正确的嚒?”但这份怀疑和检讨并不代表他们不敢阐述自己的见地,事实上,他们也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假若气场和韵的话),而尽量少引用人们所熟悉的名家名言,但他们也会同时对你(潜意下)补充这么一句:我所说的可能不对,但它的确是我目前的观点。保持无知而谦逊、学习而忘却是他们的基本态。他们在独立思考着,但时时却又在怀疑自己是否落入了强者的圈套而不觉晓。他们是保守的质疑者。

    2,不明白自己是个有限量,用政治正确替代通识(常识)观的人,往往会很自负,以为自己的观点肯定是正确的,可以通吃一切。经常标榜自己是具有独立思考的人,但却又特别喜欢引用伟人或先哲的言论为自己背书,让受众以为他所阐述的观点都是经他独立思考并被先哲们认可之后所得出的(真理)结论。保持慷慨激昂而彰显、严苛训诫而牢记是他们的基本态。他们在被引领着,但他们却不知道自己是被圈养中的人,在他们中间混杂的有大量的无知者无畏之人。他们是积极的肯定者。

    3,当然还有一种虚情假意的两面人,他们从不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台面上冠冕堂皇,常给人以假象,标榜自己是某个思想信念坚定不移地维护者,坚决拥护和坚决反对是他们的一贯作风,但背地里却在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这类人大致是——投机分子,奸人,无良政客和伪装者。

    把θ定义成思想(见识)宽度,把r定义成思想(见识)深度,把我们的认知面积定义为θ扇形(信息茧房)。

    那么,随着半径r的不断扩大,Θ夹角的扩大,我们的认知扇形面积会随之扩大,但同时,一些未知的(意识感知)面积的绝对值所扩大的将会更多。这就是为什么,书越读越感到自己很无知的缘故,“书到用时方恨少”所表达的就是这层意思。

    1与3者相对来说,无论是θ还是r,应该都比2者要大。而1与3的不同,大概、或许、可能就是价值导向存在偏差吧。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在直角坐标系下,把纵轴y定义成灵性意识形态的话,一二象限为正、三四象限为负的话,1应该是属于上半部分变量的存在,而3则是属于下半部分变量的存在。

    你的生命就像你的家,因为你的不坚持和懒惰,却让别人来布置和打扫,但是你不要忘了,在里面住一辈子的是你自己。

    那天,与友们喝茶聊到了“独立思想”和“独立思考”这两个话题。倾听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上了一定岁数的人对于“正确观”来说,基本上都很自负,总以为自己是具有这种能力的,尤其是还能认得几个字的文化人。但他们嘴上所流露出来的“独立”,其实是随着岁月的增加而发生的思想(思维)钙化的一种错觉。

    真正具有独立思想(思考)的人是极其鲜少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生活在由他人设计出来的思想通道(或空间)里的,所谓的“独立”的自我反应,是在用别人的思想搭建出来的一种自动认可的错觉反应,即:把被认可的默化成为己的本来自有。

    说明,在格式化的人生里,底层筑基对思维模式所产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坦白地说,其实我们大家都处在自己的那间“信息茧房”中,它是由社会环境和自我意识的被迫选材和自由选材二元性所搭建出来的折叠构造体。只是这个房间有大有小、有开窗的和无窗的。常会发生这样一种怪异现象——处在小房间里的人,因为空间逼仄的缘故,常会觉得自己很饱满、很伟岸;反而是处在大房间里的人,时时会感觉到自己很薄弱、很卑微(想,这大概就是由意识的一种错觉效应所致的吧)。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特别地喜欢上玛格丽特花了。大概是春天的缘故吧,因为自己缺少热烈,所以特别喜欢它的奔放的态度。以为,在春天里,它们就是享受美好时光证据之所在的Being。

    村上春树说:“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已经跟从前的不一样了。”事实上,我们一直都是变化,无我中处处有我,我们的认知又何尝不是呢?生在的时候,你即是观察者,又是参与者,一些不确定的东西,都会随着你的参与而坍缩定型。这,就是过程,也是事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息茧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kt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