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剧情,让我们来看看影片信息。
《找到你》国庆节后期开始在内地影院热映,有观众发现该片与2016年底在韩国上映的电影《迷失:消失的女人》高度相似。由于中国版的是在韩国版两年之后才推出,坊间流传后者抄袭或者翻拍前者,这其实是不精确的。
今年6月,《找到你》在上海电影节展映的时候,制片人陈洁就已经回答了媒体指出的两片部分雷同的疑问。原来,该片是“一本两拍”,影片《找到你》拥有韩版的版权。编剧通过本土化的再创作,融入本国的文化元素,从而使得影片为接地气。当然,从剧本的完成度来看,我个人更推荐大家去看韩国版。
IMG_8923.JPG同时,“一本两拍”这个模式对于电影界和观众来说其实并不陌生。之前,最成功的案例是2015年的《重返20岁》。韩国版的《奇怪的她》首先上映,在韩国收获865万观影人次;此后,根据其剧本再创作的中国版《重返20岁》由陈正道执导杨子姗主演,中国票房高达3.6亿元。从我个人而言,中国版的更能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
p2535274709.jpg《找到你》的影片导演为吕乐,这是他的第八部长篇电影。之前他是张艺谋的御用摄影师,主要参与作品有《有话好好说》、《活着》等。在做导演以后,他也担任过冯小刚的电影摄影指导,如《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及《非诚勿扰》系列等。同时,他曾凭借《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拿到过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
作为一名喜欢用纯自然光的摄影师,吕乐在该片中充分沿袭了他这一喜好,很少采用到人造光。同时,只要你在观影的过程中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到导演在夜景戏中用了不少眼神光,由此也可以看出导演想要突出这两位女主的意愿。比如,在孙芳抱着孩子在暴雨夜蹲在哭的这场戏,原本应当是黑灯瞎火看不清她的脸的。但是,导演为了凸显出这个角色使用了眼神光,营造出了充分的电影感。
p2520354964.jpg《找到你》是一部少有的双女主电影,由姚晨和马伊琍担任主演。在观影之前,我就听朋友说这次两位女主演技炸裂,能清楚的感受到姚晨表演上的提升。这点在我观看完韩国版后,有了一定改观。
姚晨在这部电影中成功塑造了职业女性形象,有很多地方外在形象特别好。她所在的职场坏境,包括法庭辩护、与朱敏的庭下交锋、客户应酬,整理营造的相当不错。但是,从专业性上来看稍显不足,尤其是最后法庭上这个角色的所言所行其实是有违职业道德的。从表演来看,相较于之前的《离婚律师》当然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始终给人用力过猛的感觉。
关于孙芳的饰演者马伊琍,网上最多的评价就是她这次塑造了一个极为成功的村妇形象。这点当然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她在三个身份(村妇、小姐、保姆)的演绎上,展现出的均为单一的呆滞形象。
观影过程中有两个场景会听到抽泣声,一个是多多被要求强制出院,一个是多多死了孙芳抱着她在雨中大哭。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个泪点,但相较于韩文版来说,中文版在处理上显得有些过于刻意了。
p2536347670.jpg韩国版片名叫《消失的女人》,乍看之下和《消失的爱人》有些类似,事实上影片也遵循着悬疑片的模式将重点落在了保姆这个角色上。中国版片名为《找到你》,很明显的将重心转移到了找孩子这件事情上,在悬疑上削弱了很多。
在韩国版中,母亲在一路追寻孩子的线索的时候,她同时也在被警察追踪,甚至一度被铐在了警察局里头。孩子的消失是否是母亲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这个矛盾点贯穿了电影全程。母亲在找女儿的同时,还面临着需要向警察自证清白的双重危机,这种悬疑元素的铺陈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充分的感受到紧张感。
而在中文版中,警察很快就相信了李捷的说辞,除了婆婆之外其他人一直就轻而易举地接受了李捷并没有把孩子偷藏起来的设定。李捷在孙芳同乡处查找线索的时候,遇到警察追堵。但下一场戏就过度到了医院里面孙芳孩子被强制出院的一幕,矛盾再度回到两个女人也就是两个阶层的人对立点上去,李捷需要向警察自证清白这一过程再度被轻松带过。
p2536347667.jpg韩国版中,保姆是一名从中国买来的偷渡客,影片集中探讨的是偷渡及移民究竟算不算本国国民这一点。但正如我们所知的那样,移民问题并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相较于韩国版而言,中国版最大的亮点就是建立了明确的阶级对立。
整个电影其实围绕的就是这两个女人的对手戏,中国版把这两个女人背后的阶层属性强化的非常明显。李捷这个角色在片中的形象,韩国版表现了角色的狼狈,而中国版更多的是表现了角色的光鲜亮丽。
在韩国版中,孩子母亲是一个公司相当于宣传PR的角色,会被领导骂到狗血淋头收入也比较微薄,她代表了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在工作的母亲形象。在中国版中,孩子母亲是一名律师,相较于韩版显的更为精英阶层。李捷对孙芳是一种绝对的俯视视角,这点我们可以在其给孙芳的面试以及在后期他们相处过程的细节中清楚地感知到。
而这种阶级对立感,其实是配合了大量的电影语言的。影片中,只要是出场孙芳及其差不多阶层的人物时,都强调了他们俯身或者跪倒这一类的肢体行为。比如影片中有一幕,孙芳需要俯下身去给李捷的脚后跟贴创口贴,制造出了一种底层对于精英的仰视角度。
在医院,孙芳的孩子因为没钱被要求强制出院,而孩子的床位则刚好被李捷的孩子用了的这场戏,给到孙芳的就是一个低机位。孙芳先是跪在地上抱住了李捷丈夫(是这家医院的医生)的大腿,祈求不成后,孙芳又坐在住院部的过道里仰视病房中李捷夫妇俩。这些画面,都进一步强化了孙芳这个阶层对李捷这个阶层仰视的对立感。
p2520354967.jpg设置阶级对立感是中国版的亮点,但是在甲板上的这场戏则是本片的败笔。在这场戏中,李捷跪在甲板上不住地磕头求孙芳放过她的孩子,难免会让人想到难道上层阶级的人群只有通过对下层阶级跪地求饶才能换回自己的孩子?
孙芳这个角色确实很悲惨。她出生在农村本就贫困,遇人不淑丈夫在结婚当天就对她拳打脚踢,好不容易生了孩子还是个女孩并且生患重病,因为交不起钱孩子只能被要求强制出院,最后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孩子就这么走了。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迫使孙芳慢慢走上这条路的原因,可是这一切难道就是李捷造成的吗?为何到了电影最高潮的地方,变成了精英阶层的李捷在为了孙芳这一世的苦难买单?
本来,如果本片并没有设立阶级对立这一点,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一幕看成就是李捷这个不称职的母亲向充满母性光辉的孙芳下跪忏悔。这一丁点问题都没有,完全可以说是剧情推进的需要。但一旦上升到阶层,底层所面临到的种种问题,就是白领阶层精英阶层造成的吗?由此可见,在这种类型片的里面做了现实主义的批判其实并不是一种好的尝试。
这类的现实主义矛盾,在我们国家的体制下大家其实不难明白到底是谁造成的。孩子得了不治之症医药费为何如此昂贵,孩子为什么没有医保,医院的床位又为何如此紧张,还得是走后门挤掉穷人才能有床位?
就像之前我们在看《我不是药神》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一样,大陆地区的商业片为了过审是不可能也不敢去批判真正应该为这些情况买单的对象的。于是,背锅的就变成了他们可以捏的“软柿子”。就如同《我不是药神》中最后变成背锅侠的国外药品厂商(影片中药厂代表被可以塑造成了西装革履表情冷漠的形象),而《找到你》中承担这一切后果的则变成了精英阶层。
就我而言,出于国情的考虑影片不敢不能披露真正的事情大家可以理解,毕竟拍一部片子不容易谁也不想让心血折在半路上。但影片全程带节奏的把火引到了本就不该为这一切买单的阶层上面,这就有违了一个电影人的职业素养。影片无形中成了体制的帮凶,不去讨论如何去从根本上解决底层阶级遇到的困境,反而挑动了大部分群众对精英阶层的厌恶情绪。
p2536347683.jpg最令我不解的,还是李捷片尾在法庭上的一番独白。我很清楚这是想让这个角色做一次人性上的升华,这也无可厚非,但这一举动其实带起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影响:道德高于法律。同时,在法庭上展开这一番话就使得本来观众心中那个对朱敏说出“作为女性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但作为律师我希望你认清事实”的职业女性形象荡然无存。
从李捷这个角色的设定是律师这一点上来看,如果要做升华其实我觉得还可以从法律的角度上来,呼吁立法更多关怀女性的合法权益和完善社会基础保障体系。退一万步来说,如果电影最后处理成李捷从这单case中辞职,片尾的这些话语是对这朱敏说的,也可以是独白,甚至可以是日记形式的出现,我觉得都是可以接受的。
影片中,李捷直接在法庭辩护过程中倒戈相向“背叛”了客户,试问这律师你李捷以后还做不做了,还有谁再敢来找你辩护?这违约金准备赔偿多少,律师执照会不会被客户告到直接吊销?一句话,要煽情要升华都可以,但绝对不是片尾的这种处理方法。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