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阅读习惯一直不太好,阅读兴趣也不高。这是我的一块心病。
昨晚孩子洗完澡上床后,我跟她说一起看书吧。
她不情愿,用被子蒙住头。
我说:“李老师上次喊爸爸去学校,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她不说话。
“李老师说你的阅读理解需要加强,所以爸爸在想怎么才能帮你提高。”
“我不想读书。”
“那我能知道为什么吗?”
“就是不想读!”边说着边用被子把自己裹起来。
“你知道吗?你们班级群里面有的孩子都已经阅读打卡400多天了。”
“你这是在做比较。”语气中带着不耐烦。
我意识到这样沟通下去肯定会陷入冲突。
这时,我想到了P.E.T效能父母里面提到的“第三法”。于是觉得试一下。
“嗯,爸爸不该提别的孩子,我只关心我的女儿。但是看起来,今天你不太想读书,而爸爸会有些焦虑,担心这样下去你的阅读理解会影响到你的考试,爸爸也不想再被老师喊去学校了。”
她不说话,但是感觉在仔细听,身体朝着我靠近了些。
“现在我们俩遇到了这个冲突,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既让你愿意阅读,又不让爸爸担心,让我们都满意的办法?”
我不说话,故作思考。
不一会儿,她说:“我想到了!”
“是吗?你竟然比我先想到!快说说你的办法吧。”
“我们可以去拿我的蛋妞和妞妞(她的两个毛绒玩具的名字)。你扮演妞妞,我扮演蛋妞,我们每个人各读一段,像演话剧一样。”
“你的这个办法太妙了!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哎呀,快去拿吧。”
于是我和女儿就模仿起来蛋妞和妞妞的语调,读起来最近在看的一本书《特别的女生萨哈拉》。
这期间我们俩都被对方逗笑了,很享受这个亲子共读的时光。
读完后,我问女儿:“依依,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你问吧。”
“你能够感受到爸爸对你的爱吗?”
“能啊。”
“那在什么时候,你最能感受到爸爸的爱?”(这个问题是来自于最近听到的一堂育儿课程)
“当我们挨着一起看书的时候,就像刚才那样。”
“嗯,我也觉得刚才一起看书感觉很好。明天继续吧?”
“好的”,她开心的回答。
昨晚的事情让我明白,其实每个孩子内心里都知道要上进的,都期望自己表现的更棒。
往往是做父母的,被焦虑的情绪裹挟,没有了耐心,只看到别人孩子的优秀,只关注自己孩子的问题。把学习变成了一项苦差事,没有了趣味,结果只能是越用力,越适得其反。
特记录下来,给我和孩子留存一个温馨的回忆,也算是我的一个反思和领悟。今后如遇到焦虑情绪生起时,回头再来看看这篇文章,或许有“镇痛”的疗效。
网友评论